众力资讯网

2018年,日本最大的天皇陵中挖出中国文物,这消息一出,让日本民众纷纷无法接受,

2018年,日本最大的天皇陵中挖出中国文物,这消息一出,让日本民众纷纷无法接受,但是中国人看到却偷着乐! 日本最大的皇陵里到底埋着谁?2018年的一次考古挖掘,意外挖出了大量中国晋朝文物,这下可炸了锅。日本人急了,中国人却乐了,这座神秘古墓背后藏着怎样的历史真相? 说起日本的天皇陵,那可是碰不得的禁区。日本宫内厅把这些陵墓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平时连考古学家都不让进。可到了2018年10月,他们突然宣布要挖掘日本最大的仁德天皇陵,这事儿一下子就引爆了日本社会。 这座陵墓位于大阪府堺市,占地46万多平方米,全长486米,高35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陵墓之一。按照日本的说法,这里埋葬的是第16代天皇仁德天皇。这位天皇在历史上挺有名,据说他特别爱民,看到百姓家里没炊烟,就免除了好几年的税收,自己的宫殿破了都不修。 可问题是,这个说法一直没有实锤证据。江户时代的时候,幕府为了给自己统治找依据,就把全国最大的古墓指定成了仁德天皇陵。说白了,就是看这墓最大最气派,觉得配得上这位贤明的天皇。但学者们心里都清楚,这种指定其实挺随意的。 宫内厅为啥突然改主意了呢?原来是想把这座陵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那边直接给拒了,理由很简单——你得先证明墓主人到底是谁。没办法,宫内厅只好硬着头皮同意挖掘。 这下可不得了,很多日本人坚决反对。他们觉得挖祖坟是大不敬,有人上街抗议,有人组织签名,闹得沸沸扬扬。更深层的原因,是他们担心万一挖出来墓主不是日本人,那多丢脸啊。 考古队顶着压力开工了。2018年11月,他们首先在陵墓外围发现了5世纪的石柱和石墩,这跟仁德天皇生活的年代倒是对得上。大家刚松了一口气,接下来的发现就让所有人都懵了。 墓里出土了大量文物,铜镜、铜器、玉器、金饰,看着就不是日本本土能做出来的东西。宫内厅赶紧请中国专家来鉴定,结果更让人意外——这些全是中国晋朝时期的文物,大约是公元266年到420年之间的东西。 最让人惊讶的是,墓室里还发现了刻着汉字的木牌,上面抄录的是《诗经》《楚辞》这些中国古籍。旁边还有一些日本文字的木牌,记录着本土的神话传说。两种文化的东西混在一起,这事儿就复杂了。 日本民间立刻炸开了锅。有人说这墓主肯定是中国人,说不定就是秦朝时期东渡的徐福。但这个说法很快被推翻了,因为徐福是秦朝人,墓里的东西是晋朝的,时间对不上啊。 那这些中国文物是哪来的呢?学者们给出了几种可能。第一种说法是,这些是中国皇帝赏赐的礼物。古代东亚有朝贡体系,日本派使者去中国进贡,中国皇帝就会回赠一些贵重物品,铜镜、丝绸什么的。墓主人可能是当时的日本统治者,把这些外交礼物带进了墓里。 第二种说法是通过贸易得来的。那时候中国、朝鲜、日本之间商人往来挺频繁的,日本当时金属工艺不行,好的铜镜铜器都得从外面买。墓主人或者他手下的人,可能花钱买了这些宝贝。 还有第三种可能,就是这些东西根本不是原装的,是后来被人放进去的。历史上这座陵墓遭过洪水,也被盗过墓,里面的东西可能早就乱套了。 中日联合考古队研究了半天,最后给出的结论挺无奈的——这墓既不是仁德天皇的,也不是徐福的,真正的墓主还得继续挖。这下申遗计划又黄了。 不过转机来得挺快。2019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会讨论,最后还是通过了申遗。他们的理由是,不管墓主是谁,这座5世纪建造的巨型陵墓本身就很有价值,够得上世界遗产的标准。 对日本人来说,这次发掘带来的冲击不小。一些人从最初的抗拒,慢慢开始接受现实,觉得搞清楚历史真相比维护美好传说更重要。但也有不少人始终不愿相信,宁可活在自己的想象里。 中国人看到这个新闻,心情就比较复杂了。一方面感叹中华文明的影响力真大,连日本最大的皇陵里都是咱们的东西。另一方面也想起了古代中日之间的友好往来,那些精美的铜镜玉器,见证的是两国千年的文化交流。 说到底,这些晋代文物的出现,证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历史上各个国家和民族从来就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日本文化里有很多中国元素,文字、制度、宗教、建筑,哪样不是从中国学的?承认这一点并不丢人,反而说明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考古工作还在继续,墓主人的身份到现在还是个谜。也许有一天,当更多证据被挖出来,真相就会水落石出。但不管结果如何,这座陵墓都已经成了东亚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见证。 仁德天皇陵的秘密还没完全揭开,墓主到底是谁,至今还在争论。你觉得这些晋代文物是怎么来的?是外交礼物、贸易所得,还是另有隐情?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