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得知, 美国又有新动作了! 美国近期敲定一项新关税政策——自2025年11月1日起,对进口公交巴士额外征收10%关税。 看似针对海外车企的贸易调控,实则精准瞄准了比亚迪在加州兰卡斯特工厂生产的公交车,让这家早已扎根美国本土的中国企业沦为政策冲击的核心目标。 作为公共交通需求大国,美国每年公交巴士采购量稳定在四千多辆,而比亚迪凭借性价比和技术优势,早已成为多地采购清单上的热门选择。 但关税政策的阴影已提前蔓延:缅因州刚宣布取消20辆比亚迪巴士订单,直接归因于加税导致的采购成本飙升;芝加哥、洛杉矶等公交需求重镇也暂停原有采购节奏,进入紧张的重新评估阶段。 地方当局的集体“观望”,生动印证了关税杠杆如何快速冷却市场对比亚迪的采购热情。 美国官方给这项政策披上了“国家安全”与“保护本土产业”的外衣,但拨开表象就能看到背后的利益博弈——政策的核心推手正是美国汽车工会和本土小型巴士制造商。 这些势力通过游说施压,打着“扶持本土企业”的旗号,实则是为工会支持的企业扫清竞争障碍,抢夺原本属于比亚迪的订单。 这种操作完全贴合美国政坛的典型逻辑:为了争取工会选票,政客可以无视民众的实际利益——加税最终会转化为公共交通采购成本的上涨,要么挤压地方政府的民生预算,要么间接影响公交服务质量,买单的终究是美国民众。 更令人费解的是,比亚迪加州工厂本是“本土化生产”的典范,却被美国官方强行归类为“进口车辆”,这种违背常识的定性,不仅让企业蒙受损失,更给海外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在我看来,美国这波加税操作真挺双标的! 比亚迪明明在本土建厂雇当地人,却被硬算成“进口”,说白了就是工会和政客为了选票搞的小动作。 短期抢了订单,长期让地方多花钱、产业没竞争活力,最后还是老百姓买单。 贸易保护哪是护本土,明明是用市场公平换政治私利,纯属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面对这样的政策环境,比亚迪未来是否还会继续加码美国市场投资?你们怎么看?欢迎来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