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最狠的话,挨最毒的打!在当地时间10月9日,泽连斯基豪言壮语“你让我停电,我就会让你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停电”后,刚过一天,俄军就带着“嗡嗡”声来了: 从10月10号早上开始到现在,乌克兰敖德萨、切尔诺莫尔斯克这些地方,已经被俄军四波天竺葵自杀无人机炸得鸡飞狗跳。 表面上看这次袭击是俄军脾气爆,听不得泽连斯基的狠话才动手报复的,其实俄军早就盯着敖德萨和切尔诺莫尔斯克这两个地方了,刚好借着这个由头下狠手。要知道,这俩地儿可不是普通的城市,简直是乌克兰打仗的“军火快递站”,北约送过来的那些枪炮弹药,十有八九都是从这儿卸船、转运到前线的。 敖德萨这地方可是黑海边上的宝贝疙瘩,乌克兰差不多90%的海上生意都靠它,现在更成了军援的“生命线”。北约的船只要送武器过来,比如能远程打击的“海马斯”火箭炮、能防导弹的“爱国者”系统,还有各种装甲车、无人机,都得先开到敖德萨港卸货。 那些武器卸下来之后,要么存在港口的仓库里,要么直接装上火车往前线运。之前就有过一艘装着北约军火的货船刚到港,还没来得及卸东西,就被俄军的导弹精准炸中,火光把夜空都照亮了,可见这地方有多重要。 再看切尔诺莫尔斯克,虽然名气没敖德萨大,但作用一点不含糊。这儿的火车站是个关键的中转点,从罗马尼亚开过来的军火列车,拉着北约给的弹药和武器,都会先到这儿分类整理,再分送到各个战场。之前俄军就炸过这儿的火车站,当时一列刚到的军火列车直接被炸得连续爆炸,连附近的外国雇佣兵都受了波及。这次用无人机炸,照样是盯着这些转运武器的关键设施来的。 俄军选“天竺葵”无人机来干这活儿,也是挑对了家伙。这玩意儿长得不起眼,飞得时候“嗡嗡”响,跟个大蚊子似的,但特别难防。它能贴着低空飞,乌克兰那些老防空导弹很难抓着它,而且造价比防空导弹便宜多了——用几十万美元的导弹去拦几万美元的无人机,乌克兰越拦越亏。四波无人机轮番炸下来,不仅能把港口的仓库、码头炸烂,还能慢慢消耗乌克兰的防空导弹,到最后他们可能都没弹药去拦了。 其实俄军这招算是“釜底抽薪”。之前他们已经把乌克兰自己造武器的军工厂炸得差不多了,现在再把外国送武器的通道掐断,乌军前线就成了“无米之炊”。要知道,打了这么久,乌克兰自己的武器早就不够用了,全靠北约天天接济。要是敖德萨和切尔诺莫尔斯克的港口用不了了,北约想送武器只能走陆路——可陆路不仅成本高,还容易被俄军的导弹盯上,运输效率差远了,根本不够前线塞牙缝的。 而且这事儿还不只是断军火那么简单。敖德萨本来还是乌克兰出口粮食的主要港口,之前俄军退出黑海粮食协议后,就炸过这儿的粮仓。现在连军港带商港一起炸,既断了乌军的“弹药粮”,又断了乌克兰的“经济粮”,等于从军事和经济两方面一起施压。这样一来,乌克兰不仅打不起仗,老百姓的日子也更难过,时间长了,国内的压力肯定越来越大。 泽连斯基之前放狠话的时候,可能没多想俄军会来这么一手。他以为说几句硬气话能鼓舞士气,没想到正好给了俄军动手的理由。俄军这波操作,表面是“你敢威胁我本土,我就炸你地盘”,实际上是借着报复的名头,精准打击北约军援的命脉。这就跟打仗时先端掉对方的补给站一样,补给没了,再凶的军队也撑不了多久。 现在北约那边也头疼,想接着送武器,可敖德萨的港口被炸得稀烂,短时间内修不好;走陆路又费劲,还容易被盯上。乌克兰前线的士兵更着急,本来就缺枪少弹,现在连后续补给都没了着落。俄军这一下,不光是炸了两个港口,更是给乌克兰和北约出了个大难题——再想把武器送进去,可比以前难多了。 说到底,俄军这波“嗡嗡”声里藏着的算盘打得很精,借着报复的由头,一下子掐住了乌克兰的要害。泽连斯基那句狠话,反倒成了俄军行动的“催化剂”,让这场精准打击来得又快又狠。接下来就看北约能不能想出别的办法送补给,要是想不出来,乌克兰的处境只会越来越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