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年,48岁的太平公主,被侄儿李隆基赐死,临死前她哀求:“看在我助你登上皇位的份上,放过我儿。”谁知,李隆基挑起她的下巴,冷笑一声:“你没听过斩草要除根么?” 冰冷的宫殿里,太平公主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她想不通,不过三年前,这个侄儿还拉着她的手喊“姑母”,两人在密室里商量着怎么扳倒韦后。那时候的李隆基,眼睛里有光,说起朝政时会认真听她的意见,可现在,那双眼睛里只剩下冰碴子。 太平公主的凤钗在挣扎中掉在地上,碎成两截。 她看着李隆基明黄色龙袍上的十二章纹,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唐高宗把她抱在膝头,说“朕的太平,要像男儿一样尊贵”。 那时她穿着紫袍玉带,在朝堂上跟着父亲听政,满朝文武谁不称她一声“太平公子”。 “你以为我争的是权力?”她笑起来,眼泪混着胭脂往下淌,“我争的是,女人也能站在这金銮殿上说话!” 李隆基的手从她下巴上移开,指尖沾着她的脂粉。 他转身走到窗前,看着宫墙外的朱雀大街,那里曾是韦后党羽被斩首的地方,血腥味三个月没散。 “姑母忘了?”他的声音像淬了冰,“当年你帮我,是因为我们都恨韦后乱政。现在,你比韦后更可怕。” 太平公主猛地抬头,看见他腰间挂着的玉牌,那是她当年送的,上面刻着“姑侄同心”。 三年前的密室还留着当时的痕迹。 墙角的炭盆里,灰烬下藏着半张没烧完的纸条,上面是太平公主亲笔写的“诛韦氏计”。 那会儿李隆基总在深夜来这里,带着刚沏好的茶,听她讲武则天执政时的旧事。 “姑母,”他曾捧着她的手,眼里全是敬佩,“祖母能做到的,您也能。” 现在想来,那些话里藏着的,或许早就不是敬佩。 禁军闯进府里时,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简正跪在佛堂。 他手里攥着母亲给的平安符,上面绣的莲花被泪水泡得发皱。 “我娘她不是坏人,”他对着佛像磕头,额头磕出红印,“她只是……想活得像祖母一样。” 可佛没说话,只有禁军的刀鞘撞在门槛上,发出沉闷的响。 太平公主被赐死的那天,长安城刮起了大风。 她穿着出嫁时的礼服,那是武则天亲手为她缝制的,金线绣的凤凰在风里像要飞起来。 “告诉隆基,”她对监刑的太监说,“这天下,终究容不下想当武则天的女人。” 白绫套上脖颈时,她仿佛看见年轻时的自己,跟着母亲在朝堂上看奏折,阳光落在两人身上,暖得像春天。 李隆基在宫里摆了庆功宴,却没喝几杯就醉了。 他让人把太平公主的奏折都搬出来,那些关于水利、边防的建议,字迹有力得像男人写的。 有份奏折里夹着张画,是她画的大明宫,角落里添了个小小的女子身影,正对着金銮殿拱手。 “姑母,”他对着空无一人的殿宇低语,“我不是容不下你,是容不下第二个武则天。” 薛崇简最终还是活了下来,却被赐姓“李”。 他从不提自己的母亲,只是在每年清明,会去长安城外的荒坡上,烧一沓无字的纸。 风吹过纸灰,像无数只白蝴蝶,往皇宫的方向飞。 这场姑侄相残的闹剧,说到底是权力场的必然。 太平公主想学母亲当女皇帝,李隆基想守住李家的江山。 没人错,又都错了。 就像武则天临终前立的无字碑,是非功过,从来不是当时的人能说清的。 信息来源:综合参考《旧唐书·太平公主传》《新唐书·玄宗纪》及唐代宫廷权力斗争相关史料整理撰写
713年,48岁的太平公主,被侄儿李隆基赐死,临死前她哀求:“看在我助你登上皇位
勇敢小妹
2025-07-31 09:36: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