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37年,52岁的唐玄宗看上了20多岁的儿媳杨玉环,就对儿子说:“朕想娶你的妻子,你可愿意?”面对唐玄宗的要求,寿王李瑁不敢不从,只好流着泪看父亲抢走了自己的爱妻。 杨玉环的美,足以让诗仙李白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也让白居易感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种倾城之姿,无疑是她叩开帝王心扉的第一块敲门砖。 李瑁跪在大明宫的金砖上,膝盖硌得生疼。 他看着父亲龙袍上的十二章纹,金线绣的日月星辰在烛火下闪,晃得人睁不开眼。 “儿臣……遵旨。”三个字从牙缝里挤出来,带着血腥味。 他想起去年七夕,杨玉环在府里种的那丛茉莉,花瓣上的露水沾了她满手香,她笑着说:“这花要多晒月光才香。” 唐玄宗捻着胡须,眼角的皱纹里堆着笑意。 他没看李瑁通红的眼睛,只挥挥手:“你母妃刚去,朕知道你心里苦。这事过后,朕给你选个更好的王妃。” 这话像根针,扎得李瑁肩膀直抖。他母妃武惠妃尸骨未寒,父亲就惦记起她的儿媳,这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三日后,杨玉环被接入宫中。 临行前,她站在寿王府的廊下,看着那丛茉莉结了青果。 李瑁躲在假山后,看着她换上道姑的衣裳,素色的袍子裹着她玲珑的身子,倒比穿锦缎时更让人心慌。 “替我好好照看那花。”她对侍女说,声音轻得像叹息。 李瑁捂住嘴,没敢出声,直到马车碾过青石板,他才蹲在地上,哭得像个孩子。 宫里的日子比寿王府热闹百倍。 唐玄宗陪着杨玉环在华清池泡澡,温泉水滑过她的肌肤,像淌着一汪蜜。 “朕给你修座沉香亭吧,”皇帝搂着她的腰,呼吸里带着酒气,“让那些牡丹都围着你开。” 杨玉环笑着点头,指尖划过他鬓角的白发,那里藏着比她岁数还大的风霜。 李瑁后来娶了韦家的女儿,温顺贤淑,却不会在月下哼《霓裳羽衣曲》。 有次宫宴,他远远看见杨玉环坐在父亲身边,凤钗上的珍珠垂到锁骨,笑起来时,眼角的弧度还和从前一样。 席间奏起新谱的曲子,是他和杨玉环当年在桃花树下填的词,如今换了新调,听得人心里发空。 朝臣们私下里议论,说皇帝这是昏了头,抢儿子的媳妇,哪有半点天子的样子。 可没人敢在明面上说。谁都知道,当年张九龄因为劝皇帝别宠武惠妃,被贬到了岭南。 只有李白喝醉了,在沉香亭写下“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把杨玉环比成赵飞燕,暗讽这桩荒唐事。 天宝五载的冬天,李瑁奉旨入宫。 他路过华清池,听见里面传来丝竹声,夹杂着杨玉环的笑。 温泉蒸腾的雾气里,父亲正给她披上狐裘,动作温柔得不像个帝王。 李瑁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也曾这样抱过他,在御花园里摘枇杷给他吃,那时候的龙袍,好像没这么沉。 这场始于强权的爱恋,终究成了大唐的伤疤。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马嵬坡下三尺白绫,缢死了那个让君王不早朝的美人。 李瑁跟着逃难的队伍经过马嵬坡,看见路边的野花开得正艳,像极了当年寿王府里的茉莉。 有人说,杨玉环是祸水,毁了开元盛世。 可李瑁知道,毁了一切的,从来不是美人的笑,是权力那只遮天蔽日的手,它想抢什么,就没有抢不到的。 信息来源:综合参考《旧唐书·杨贵妃传》《新唐书·玄宗纪》及白居易《长恨歌》等相关记载整理撰写
李瑁,这个被夺走妻子杨玉环的唐玄宗第十八子,于公元775年去世,此时已经是唐代宗
【6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