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一名妓女对着37岁的张伯驹跪求:“我是清白之身,求你带我走!”张伯驹

历史趣闻社 2025-07-25 00:58:41

1935年,一名妓女对着37岁的张伯驹跪求:“我是清白之身,求你带我走!”张伯驹也有此意,随即掏出一沓钱来,老鸨见了,冷笑一声道:“想带她走,没门!后来张伯驹才得知是臧卓在老鸨处花了钱打了招呼。 张伯驹,1898年出生在河南项城一个牛气哄哄的家族。生父张锦芳是前清秀才,养父张镇芳当过晚清直隶总督,后来还做了民国河南都督,表叔更是大名鼎鼎的袁世凯。这背景,搁谁身上不得抖三抖?小时候,他跟着张镇芳搬到天津,进了私塾读书,9岁就能写诗,还被收进《丽泽社诸家诗》,人送外号“神童”。1911年,他在天津新学书院跟袁世凯的几个儿子当同学,后来又随父亲去了河南开封,进了陆军小学。1916年,18岁的他考进中央陆军混成模范团骑科,毕业后在曹锟、吴佩孚、张作霖手下混了个秘书的头衔,不过压根没真干过活。 到了1924年,他跑去陕西当了督军署参议,可没两年就彻底跟军界说拜拜,转头扎进金融圈。1935年,他开始兼任盐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每周在上海和北方两头跑。对仕途,他压根没啥兴趣,反倒是诗词、书法、戏曲和书画收藏让他两眼放光。他后来当过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北平市美术分会理事长,还在华北文法学院教国文,活脱脱一个文化圈的大咖。 再说潘素,原名潘白琴,苏州人,出身也不差,本是个名门闺秀。7岁开始学音律和绘画,日子过得挺滋润,可惜13岁母亲去世,15岁就被继母卖到了上海的妓院。这落差,谁受得了?不过她没自暴自弃,硬是凭着一身才艺在风尘里站稳了脚跟。琵琶弹得那叫一个勾魂,画画也清新脱俗,愣是混成了“苏帮”里顶尖的“女校书”。那时候的上海,名流追着她跑,她每晚坐着四人轿去福州路天乐窝献艺,轿前还挂着“公务正堂”的灯笼,排场不小。 1935年,张伯驹混迹上海滩,正赶上盐业银行的差事。那天,他走进潘素住的地方,一见之下就被她的才貌惊艳了。潘素呢,也早听过张伯驹的名头,两人一聊,都有点心动。她跪下求他带她走,张伯驹二话不说掏钱想把她赎出来。可老鸨不吃这套,冷笑着把钱扔地上。原来,军阀臧卓早就砸了重金,跟老鸨打了招呼。臧卓是唐生智的得力干将,跟汪精卫关系也不赖,势力大得吓人。潘素其实是被他控制住了,想走?没那么容易。 张伯驹咽不下这口气,四处托关系打听,最后找到世兄孙曜东帮忙。孙曜东是光绪帝师孙家鼐的后人,脑子活胆子大。他俩合计了一下,先在静安寺路租了个隐秘的别墅,然后趁夜开车去了潘素被软禁的一品香旅社。孙曜东塞钱给卫兵,顺利把潘素接了出来。第二天,张伯驹就带着她离开上海,往北方跑,算是暂时甩开了臧卓的爪子。 这事儿还没完。抗战胜利后,盐业银行老总吴鼎昌请张伯驹回上海管分行。1941年6月,他住在法租界陕西北路培福里的洋房,结果一天早上出门时被三個黑衣人绑了。原来是分行襄理李祖莱搞的鬼,这家伙因为张伯驹挡了他的升迁路,勾结76号特务吴四宝,想报复一把,顺便勒索200根金条。潘素急得不行,又找孙曜东帮忙。孙曜东通过关系联系上周佛海,最后花了20根金条把张伯驹赎回来。这次之后,俩人彻底不想在上海待了,回了北方。 回到北方,张伯驹继续搞他的收藏和艺术。他从1927年开始收文物,买过康熙御笔“丛碧山房”横幅,还给自己起了个“丛碧”的号。后来为了收晋代陆机《平复帖》、隋代展子虔《游春图》这些国宝,他卖房借钱,差点把自己搞破产。1956年,他把包括《平复帖》在内的8件宝贝捐给了国家,国家还给他发了“褒奖状”。潘素呢,也没闲着,专心画青绿山水,作品连张大千都夸好,后来还被当外交礼物送给外国贵宾。 张伯驹的政治路也不平坦。1947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搞过反迫害、反饥饿运动。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1967年还被送到吉林舒兰县,不过因为年纪大身体弱没被收下,靠朋友接济过日子。1972年,周恩来安排他进了中央文史研究馆当馆员,1980年才彻底平反。1982年,他在北京去世,活了84岁。潘素守着他的遗物,一直画画到晚年。 张伯驹和潘素这一路,磕磕绊绊但硬是走过来了。乱世里,他们靠真情和才华撑出一片天。张伯驹不是那种见色起意的老爷们,他看重潘素的才华,也愿意为她拼命。潘素也不是只会哭着求救的花瓶,她有自己的本事,后来还跟张伯驹一起干了不少大事。臧卓这种人,仗着权势搞乱七八糟的事儿,最后也没能挡住他们。这说明啥?再黑的年代,真本事和真心总能杀出一条路。

0 阅读:43
历史趣闻社

历史趣闻社

社内趣闻,笑看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