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追随美国制裁中国国芯片产业的人,为什么能够堂而皇之地坐在中央电视台栏目接受独家专访? 7月20日,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接受了面对面栏目采访,在对话中,他大力赞扬了中国AI的实力,以及中国的科技企业。 而他的这番表态,让不少人都觉得这人还挺好,但是不要忘记,在2022年美国升级对华芯片制裁时,英伟达第一时间停售了A100、H100这类用于AI训练的高端芯片。 这一行为无疑是配合了美国的技术封锁政策,给中国AI产业的发展制造了障碍。 虽然英伟达随后推出了H20等“特供版”芯片,但是性能较原版有明显削减,主要是精准避开了美国的制裁条款,得以继续进入中国市场。 本质上是企业利益与政治压力之间的平衡,既不想彻底失去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AI市场,又不得不对美国政府有所交代。 那么这样的一个人,来到中国大吹特吹,为什么央视还愿意采访他?其实原因就藏在黄仁勋的话语中。 黄仁勋直言“中国AI市场没英伟达也能进步”“华为的AI芯片取代英伟达只是时间问题”,这些表述看似是对中国技术的认可,实则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 当中国不再依赖单一供应商时,任何企业都必须放下傲慢,以平等的姿态参与竞争。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中国对待高端技术的态度,早已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引导”。 就像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后,既带来了先进的电动车技术,也倒逼了国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崛起,英伟达的存在同样能起到类似作用。 适度保留其市场空间,既能让国内企业在竞争中看清差距、加速迭代,也能避免因完全封闭而导致的技术路径单一化风险。 这种“以开放促竞争,以竞争促创新”的策略,正是中国科技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从黄仁勋个人角度看,公开表达对中国技术进步的认可,也是企业生存的必然选择。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更是AI应用场景最丰富的国家,失去这里的市场份额,对英伟达的全球布局将是致命打击。 在中美科技竞争长期化的背景下,企业若想在夹缝中生存,就必须展现出对中国市场的尊重,而这种尊重,最终体现在对中国技术实力的正视上。 说到底,央视对黄仁勋的采访,绝非对其过往配合制裁行为的认可,而是向外界传递了中国科技产业的自信,我们既不畏惧封锁,也不拒绝合作,既要有自主创新的骨气,也要有包容竞争的底气。 当中国能够从容地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动力时,任何试图通过技术封锁遏制中国发展的企图,最终都只会成为中国科技进步的“催化剂”。这或许就是这场采访背后,最值得深思的地方。
一个追随美国制裁中国国芯片产业的人,为什么能够堂而皇之地坐在中央电视台栏目接受独
财先生观天下
2025-07-22 14:50:48
0
阅读:24
用户10xxx14
不要看表面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