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中南海的接待处出人意料地截停了保定军区的司令员,使他无法与毛主席相见

史海沉钩 2025-07-16 02:07:16

1958年,中南海的接待处出人意料地截停了保定军区的司令员,使他无法与毛主席相见,但并未因此受到任何形式的责难。 李德才,1904年5月生在江西萍乡一个穷山村,家里没啥钱,小时候连村子都没咋出过。1927年,革命风潮来了,他加入游击自卫军,1929年正式参加红军,1933年入了党,从此跟革命绑在了一块儿。他个子不高,模样朴实,但打起仗来一点不含糊。 1935年长征,红军要强渡大渡河,李德才当时是红一军团一师一团的机枪手,负责掩护渡河部队。那时候河水湍急,敌军火力又猛,他带着机枪小组硬是顶住了压力,给主力争取了渡河时间。这仗打下来,红军过了天险,他也得了“大渡河英雄”的名号。之后,他又参加了抗日战争的平型关、黄土岭战役,解放战争的清风店、张家口战斗,每次都冲在前头,战功不少。 新中国成立后,李德才1951年去了朝鲜,担任志愿军68军203师副师长,在金城反击战中带队奇袭白虎团,打出了名堂。回国后,他被任命为保定军区司令员,1955年授了大校军衔,还拿了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这一路走来,他靠的是实打实的本事和对革命的忠心,从没耍过花架子。 1958年,李德才当了保定军区司令员后,发现军区条件实在不行。司令部离市区远,交通不便,生活设施也差,战士们训练完没地儿洗澡,连个像样的娱乐地方都没有。他跑了好几趟实地看了,觉得这么下去不行,得给战士们争取点啥。可保定市政府没钱,他没办法,只能决定亲自去北京找中央解决问题。 那年,他到了中南海,想直接见毛主席,把军区的难处说说。结果到了接待处,人家告诉他没预约不能进,还得中央办公厅批。李德才急了,他是老红军出身,觉得自己跟主席有这份交情,咋能被拦住呢?可规矩就是规矩,他只能等着。后来,毛主席的秘书出来,把他带了进去。见了主席,他直截了当说了军区的困境,主席听完点了头,批了些水泥给他。这事儿虽说开头被截停了,但结局挺顺,李德才也没因此受啥责难。 有了中央的支持,李德才回到保定,马上带着人干了起来。水泥到位后,他组织修了路,建了澡堂和篮球场,军区到市区的交通也通畅了,战士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不少。他还把剩的材料给了附近学校,帮着修了教室,军民关系更紧密了。这几件事办下来,战士们打心眼里佩服他,觉得这个司令员真有担当。 除了军区的事,李德才还当了保定市委委员和市政协副主席,经常下去了解老百姓的情况,推动军民合作。1960年夏天,他带家人出去避暑,结果突发心脏病,倒在了路上,56岁就走了。他的去世让军区上下和当地人都挺难过,但他的事儿干得实实在在,留下的影响不小。从红军机枪手到军区司令员,他这一辈子没啥花哨,就是踏踏实实为革命和人民干活。

0 阅读:50

猜你喜欢

史海沉钩

史海沉钩

专注文献考据与历史真相,还原被遗忘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