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道光皇帝想吃片儿汤,内务府回:“要6万两。”道光问:“前门外一碗只要40文

青史如烟啊 2025-04-07 10:13:33

一天,道光皇帝想吃片儿汤,内务府回:“要6万两。”道光问:“前门外一碗只要40文”,可是太监回禀:饭馆倒闭了。 如果在封建社会排一个勤俭节约榜,清朝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绝对能够进入前五,甚至有挺进前三甲的可能。 道光皇帝是乾隆帝的孙子,相对于爷爷的豪奢阔气,道光皇帝只能是吝啬小气。 据说他在当亲王的时候,曾经晚饭只是两个烧饼加一壶热茶,就是现在的底层打工族也比他吃得好。 道光皇帝刚当上皇帝,就下了一道令要求全体官员厉行节约,而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 他一天只吃一个鸡蛋,龙袍旧了破了,他甚至让打上补丁继续穿。 后来道光皇帝给自己的皇后过四十大寿,也只是在后宫里一人吃了一碗打卤面,上面多撒了点肉沫。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当时的内务府太腐败了。 说起来有些可笑,这个内务府最初成立的时候,是满清皇帝为有利于打理皇族事务,进而在上三旗奴仆(时称包衣)里选了一些人成立的。 内务府的任务是负责皇族的衣食住行,就是把皇帝家里的人伺候好,把皇帝家里的事都办好,是一个纯服务机构,应该是唯皇命是从。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内务府工作人员由于能够时刻贴身服务皇帝,进而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依赖。 想想那些皇帝在宫斗时的依靠,那些太子上位时的依仗,哪个不是皇帝最贴身的奴才,而这些人大多数都出身于内务府那些包衣家庭。 这帮得到太子、皇帝信任的内务府家族,互相之间广结姻亲,甚至是亲上加亲,盘根错节,有事之时一起上,最后将内务府把持得风雨不透。 他们干的最狠的一件事,就是把持着宫女选秀和入宫的一切事宜。 他们把自家适龄的女孩一股脑地送进宫里,导致清朝中后期很多贵妃都出自内务府各家族。 甚至雍正、嘉庆、道光皇帝的生母,都是内务府包衣出身,你说内务府牛不牛! 相对于外界官员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行录用,内务府官员完全是家族世袭,其任免与吏部毫无关系,外面谁也插不进去手。 皇子从出生开始,就由宫女和太监服侍,这些宫女全部来自内务府各家族,而太监也由他们进行监控。 如果一旦于己不利,这些受到家族支配的宫女和那些狗腿子一样的太监,要想出手暗害皇子,这才有了清宫内皇子夭折率高得惊人的结果。 可以说皇帝在上位前的生杀予夺,几乎都操持在内务府的手里。 即使上位后,他们也要依靠内务府的支撑,才能过得优哉游哉,因而对于内务府的所作所为,也只能是默认。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既然皇帝对于内务府的事都无可奈何,那么这些狗胆包天的内务府人员就益发骄横起来,他们上下其手,贪污、腐败、弄权。 外面衣服打个补丁只要三钱银子,而内务府给道光皇帝开出了五两银子的价格,甚至一颗鸡蛋也给道光皇帝报出十两银子的高价。 这还不是最离谱的,他们竟然将一碗片儿汤,给道光皇帝报出了6万两的超高价。 道光皇帝拍案而起,彻底忍不住了,他把内务府主管叫来问话:一碗片儿汤,怎么值6万两? 那位内务府主管不卑不亢地回答:回禀主子,御膳房从没有做过片儿汤这个饭,因此得建一个专门的厨房,然后还要雇请专门的厨子、面点师傅,这样加起来,6万两都打不住。 道光一听也没了脾气,可是他也不是完全生长在深宫里不食人间烟火的废物,他告诉内务府:我当皇子的时候,曾经在前门外饭馆里吃过片儿汤,那里一碗只要40文。 这时候就看出内务府的骄横狂妄,他们表面上答应皇帝立即去买。 可是一转身就让人出面,把那一条街的饭馆全都弄关门,然后才施施然地给道光帝回报:主子您说的那饭馆,早就关门了。 道光帝听完一口气没上来,差点憋过去。 这时候他小气的心理,再加上郁闷的情绪一齐涌上心头:不吃了!我不好过,你们也别想捞钱。 于是,道光帝至死再没有吃上这碗片儿汤。 道光皇帝只顾着节流,却没有任何思路去开源,去强盛自我,结果是清王朝越来越腐朽,最后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赔了个底朝天。

0 阅读:54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随风散,故纸堆里白首寻。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