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1岁的下乡知青李文忠从水中救起一名11岁的落水女童。令人意外的是,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4-05 07:05:07

1972年,21岁的下乡知青李文忠从水中救起一名11岁的落水女童。令人意外的是,女孩上岸后竟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先别娶媳妇,等我长大就嫁给你!" 【消息源自:《陕北知青往事:一个承诺与半生守候》2015-03-12 中国青年报;《被遗忘的知青爱情故事》2018-11-05 南方人物周刊】 1972年夏天,陕北高原的日头能把人晒脱层皮。21岁的北京知青李文忠蹲在玉米地里除草,汗珠子顺着晒得通红的脖子往下淌。这个北大附中毕业的高材生,如今和村里老农一样能准确分辨糜子和谷子的区别。突然,沟渠方向传来"扑通"一声闷响,接着是撕心裂肺的呼救声。 李文忠甩开镰刀就往声源处冲。浑浊的灌溉渠里,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正在扑腾,像只落水的雏鸟。他纵身跳进齐腰深的水里,捞起那个呛得直咳嗽的丫头。"你这娃不要命了?"他拧着湿透的裤腿训斥。11岁的刘俊霞抹了把脸上的泥水,突然咧嘴笑了:"李大哥,我长大给你当媳妇吧!"围观的村民哄笑起来,李文忠只当是孩子话,顺手弹了她个脑瓜崩:"等你先学会凫水再说。" 谁也没想到,这句玩笑成了刘俊霞的执念。此后三年,这个瘦小的身影总出现在知青点周围。李文忠挑水时,她"恰好"来打猪草;他给村民扫盲上课,第一排准能看见她发亮的眼睛。有次村里放露天电影《红灯记》,人堆里突然钻出个脑袋:"李大哥,我给你留了位置!"李文忠低头看见被挤得东倒西歪的刘俊霞,正死死护着块磨盘大的石头——那是她踮着脚占的"雅座"。 1975年返城潮来临时,李文忠已经能熟练地用陕北方言骂牲口。收拾行李那天,他在箱底发现个粗布包袱,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二双千层底布鞋——正好是他插队三年的天数。刘俊霞蹲在院门口枣树下,像只等待投喂的麻雀:"鞋样子我娘教的,你穿穿合脚不?"李文忠鼻子有点发酸,却听见小姑娘又说:"你等着,我肯定去北京找你。" 回到纺织厂当钳工的李文忠,很快被淹没在灰色工装的海洋里。直到某天传达室大爷扯着嗓子喊:"小李!陕北来的信!"牛皮纸信封里掉出张铅笔画的速写,正是他当年救人的沟渠,背面歪歪扭扭写着:"今天算术考了满分,老师说我够得着北京分数线。"此后每个月,这样的信总会如期而至。有次信封里还夹着朵压干的山丹丹花,信上说:"沟畔畔的花开了,你啥时候回来看?" 1977年冬天,李文忠在北大新生报到处愣住了。队伍里那个穿碎花棉袄的姑娘,正踮脚往公告栏上贴寻人启事。"刘俊霞?"他嗓子发紧。姑娘猛地转身,胸前的校徽晃得耀眼:"你看,我说到做到吧?"原来这丫头拼了命读书,硬是踩着恢复高考的头班车闯进了北京。 校园里的白杨树绿了又黄,李文忠始终躲着这个"小老乡"。直到有天他在图书馆发现烧得满脸通红的刘俊霞——这傻姑娘为了赶论文,在没暖气的古籍室熬了三天。他背她去校医院时,听见背上传来梦呓般的嘀咕:"李大哥...布鞋...我纳了新的..."病床前守了三天,李文忠看着输液管发呆,突然想起插队时老乡说的话:"咱陕北女子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 1980年毕业季,长安街的梧桐絮飘得烦人。李文忠把刘俊霞约到当年插队时常念叨的王府井百货大楼。"给你看个东西。"他掏出个铁皮盒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三十六封信和十二双鞋底的纸样,"这些够不够换你一辈子?"刘俊霞的眼泪砸在玻璃柜台上,惊动了卖糖果的售货员。后来他们总跟儿女说,当年百货大楼的喜糖,其实早在那天就偷偷称过了。 去年秋天,有人在未名湖边拍到对散步的老人。银发老头弯腰给老伴系鞋带时,围观的学生听见他嘟囔:"说了七十年了,这陕北婆姨还是学不会系鞋带。"老太太笑得像个小姑娘,腕上的银镯子叮当作响,那正是当年从灌溉渠里捞起来时戴的那只。

0 阅读:1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