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3 22 攻下不在乎寒,解表不在乎温
1月21日到3月21日,初之气“厥阴风木”;万物生发;
3月21日到5月21日,二之气“少阴君火”;始有热气;
5月21日到7月21日,三之气“少阳相火”始有火气;
7月21日到9月23日,四之气“太阴湿土”,湿气当令。大自然变得湿漉漉的,天在下雨,人在出汗,植物上都是水珠……
9月23日到11月23日,五之气“阳明燥金”,燥气当令,动植物的汗已排空,天上的雨已降完,水聚成河汇入了大海,大自然变得干燥,秋风扫落叶,大自然一片寒凉肃杀之景象。
11月23日到元月21日,终之气“太阳寒水”,寒气当令,北国呈现为冰天雪地的状态。
一年六气,从春分开始的五之气,是风气的终点,热气的起始点。由此,风气将“接力棒”交给了代表“热”气的“少阴君火”,气温将从春分开始逐渐上升。我们讲过主气亘古不变,但气候还受客气、前后间气及地运(分岁运、主运及客运)等等的影响。一般而言,前后间气对气候的影响极小,而客气和地运的影响较大。
从岁运来说,今年为阴金之年,金运不及,金主收敛,故今年收敛不足。
从客气来讲,今年的司天为“厥阴风木”,在泉为“少阳相火”,即前半年厥阴风木主管,风气称老大,后半年少阳相火主管,火气占上风。
因此,收敛不足之年,金将不能克木,加之上半年风气太大,地运克制不了天气,故上半年的气候将受“厥阴风木”摆布。
二之气“少阴君火”为水化的火(它的爷爷是“太阳寒水”),容易灭而化寒,加之厥阴风太大,故春分以后的60天,天气可能忽冷忽热,变化多端。
少阴病也一样的,少阴病湿热寒化的多。理论上讲,厥阴风木遇上少阴君火,风助火力,木生易火,故气温会骤然升高;很多地区在30℃左右,而明显高于春天应有的10-20℃ 。还未到“火”气而出现高温,这是“非其时而有其气”,为邪气。火气未到,而出现高温,此为太过。因为风气占主导,风加强了火性,小火苗突然变大,就是因为起风的结果。风升火力,风大火就大。每年初之气与二之气交接之后,气温都会快速上升,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气温上升太猛,身体不能适应,就会生“热病”。《伤寒杂病论》的“太阳病篇”重点讲了中风、伤寒,而少提及“热病”,即“伤热”。所谓“热”,即“火”,“火”克“金”,“金”对应于人体就是肺所管辖的范围,肺主皮毛,司呼吸,所以的皮肤粘膜都是呼吸系统肺所统管的“部门”,因此,伤热后,皮肤粘膜等组织的温度会上升,水分丢失而变得干燥,粘膜较皮肤娇嫩,对缺水不能耐受,如出现鼻腔黏膜、口腔黏膜出血,口舌生疮,皮肤长痘、长泡,咽干、发热等症。非其时风大加之热气大,有风有热,便形成了“风热感冒”,而春分是好发“风热感冒”的节气。
治疗风热感冒,可用温热药来祛风解表。一般情况下,中医治病的原则是“见热远热,见寒远寒”,即冷天阴病不要用寒药,热天火病不要用热药,但解表和攻下治疗例外,中医有“攻下不在乎寒,解表不在乎温”的说法,即伤热可用热药去解,便秘可用凉药去泻。之前推荐治疗伤风的药“荆防颗粒”,在伤热病上依然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