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躬耕地研究成果第十: “襄阳说”的软肋 南阳和襄阳关于诸葛亮躬耕地争论时空长达千年之久,其争论的根本原因是两地都没有文物出土,若能有诸葛亮使用过的工具,印章等等出土,千年之争立即就会平息。 就现有的史料记载而言,关于南阳卧龙岗内容少一些,但很关键,一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让南阳人有了定海神针,令“襄阳说”耿耿于怀。关于襄阳隆中记载多一点,但漏洞百出,让“襄阳说”无法自圆其说,辩论起来常哑口无言。 “襄阳说”的软肋关键在一下几点: (一)襄阳隆中东汉时归南阳郡管辖无证据。 南阳郡设立于秦昭襄王三十五年,而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就设置了南郡。南郡比南阳郡早设置六年。南郡建立时单独将汉南隆中巴掌大一小块山窝留下,待六年后南阳郡设立时隔江划给南阳郡。这一点用脚想想也不可能!历史无记载,“襄阳说”讲不通! 众所周知,汉水东西走向的一百多里为两郡的分界线。“襄阳说”的鼻祖习凿齿在《襄阳记》中载:“秦兼天下,沔之南为南郡,沔之北为南阳郡,汉因之。”《襄阳县志》载:“西汉初置襄阳县,辖汉水以南,中庐县以东”。距襄阳城只有二十来里的隆中一带无理由隔江改属南阳郡。这一分界线至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南下之前仍未改变。“襄阳说”者说有可能汉水改道,这种论调不值一提,纯属无稽之谈,理屈词穷。 (二)东汉南阳郡不是天天在战乱。 “襄阳说”者经常讲:“东汉末年南阳郡是曹占区,诸葛亮不可能到曹占区躬耕陇亩,刘备不可能到曹占区三顾茅庐”。此观点无历史事实支撑,纯属无理取闹。我们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 南阳郡建安元年为刘表辖区。 建安二年至建安五年为刘表、张绣联合统治。 建安五年初至建安十三年八月为刘表完全统治时期。其间,只有建 安四年冬十一月至建安五年春几个月中短暂为曹操占领。 这种形势下,诸葛亮可以在南阳卧龙岗躬耕,因为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刘备从新野出发到南阳三顾茅庐顺理成章。这比在荒无人烟,群狼出没的隆中靠谱多了。 (三)疑案形成的根源是互相传抄。 《三国志.诸葛亮传》载《出师表》一文,这是诸葛亮本人上疏后主刘禅的奏章,疏文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从诸葛亮出山到陈寿去世,期间上百年历史没人怀疑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 时间推移至诸葛亮去世近百年后,东晋襄阳人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载:“(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其实,习凿齿也只言隆中为亮“家”,没有说隆中是躬耕受三顾处。南北朝时期有不少记述襄阳隆中与诸葛亮有关的文献:盛弘之《荆州记》载:“襄阳西北十许里,名为隆中,有诸葛孔明宅。”鲍至《南雍州记》载:“隆中有诸葛亮故宅,有旧井一,今涸无水。”真正确认孔明宅即孔明躬耕受三顾处者则为郦道元的《水经注》:“沔水又东迳隆中,历孔明旧宅北,亮语刘禅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此宅也。车骑沛国刘季和之镇襄阳也,与犍为人李安共观此宅,命安作宅铭。后六十余年,永平之五年,习凿齿又为其宅铭焉。”自此,诸葛亮躬耕襄阳隆中说正式形成。 从这些历史记述看,自习凿齿后,所有记述都有习凿齿记述痕迹,都从习凿齿记述而来,并且不断丰富子无虚有内容。正是互相传抄,造成事实不清,“襄阳说”就漏洞百出,不堪一击。这也是“襄阳说”的痛。
2025年躬耕地研究成果第十: “襄阳说”的
派侑看文
2025-03-25 08:30: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