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发布: “躬耕于南阳”的“南阳即宛城” 南阳和襄阳关于诸葛亮躬耕地争论长达千年之久,其根本就在于双方都是基于历史记载,也都存在致命的缺陷。任何盖棺定论都是虚无的,不负责任的。笔者尝试用“南阳即宛城”论点来证明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卧龙岗,盼方家斧正。 诸葛亮在上疏后主的《出师表》中陈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襄阳说”者指出:此“南阳”指南阳郡,范围很大,不一定指当时的宛城。但我认为当时的南阳郡里有南阳城,即宛城。其根据是: 第一,西汉末年王莽改制时,南阳郡更名为“前队”,宛城更名叫“南阳”。这在《后汉书》《史记》等历史书籍中记载很清楚。这个时候诸葛亮还没出生,也就是说诸葛亮还没出生,宛城就叫南阳。 第二,诸葛亮多次陈述南阳即宛城。 我们知道,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第一次明确自己躬耕于南阳,南阳即宛城。公元228年,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又第二次加以明确。他在疏文中说,“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这句话中“困于南阳”指的就是建安二年,曹操攻打占据宛城的张绣。宛城之战,张秀大胜。此南阳即宛城也!诸葛亮在记述这件事时,南阳即宛城,这在前后《出师表》中表述一致。 第三,东汉魏晋正史中,南阳与宛城互指很普遍。 《后汉书》:“后一年正月,光武起兵舂陵,会下江、新市贼张印、王常及更始之兵亦至,俱攻破南阳……四年六月,汉兵起南阳,至昆阳。”“四年三月丁卯,安帝巡狩,从南阳还,道寝疾,至叶,崩。”“三月戊午朔,日有食之。庚申,幸宛,帝不豫……乙丑,自宛还。丁卯,幸叶,帝崩于乘舆,年三十二。”我们仅从摘录出来的几个片段看出,东汉末年,说南阳就指宛城,说宛城就是指南阳。 《三国志》里南阳即宛城例子更是数不胜数。“袁术之在南阳也,与孙坚合从,欲袭夺(刘)表(荆)州,……“比至南阳,众数万人。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晏然自若。”稍有历史和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郡治所在地可以与郡名互指。 “襄阳说”者为了抢夺躬耕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听说襄阳西有个隆中,隆中属于邓县,邓县属于南阳管,故躬耕于南阳,即躬耕于襄阳隆中”。有朝一日,诸葛亮转世,肯定会说:“扯蛋,我连自己躬耕地也找不到了!”
成果发布: “躬耕于南阳”的“南阳即宛城”
派侑看文
2024-12-10 21:16:01
0
阅读:28
瘟死熬油
可信,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