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当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的阴谋悄然酝酿之时,阎锡山敏锐地捕捉到了“机遇

志亮说历史 2025-02-21 10:38:32

1915 年,当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的阴谋悄然酝酿之时,阎锡山敏锐地捕捉到了“机遇”,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以一系列谄媚之举讨好袁世凯。

他率先向臭名昭著的筹安会慷慨提供经费,为袁世凯称帝的闹剧添柴加薪。不仅如此,他还多次致电劝进,言辞恳切地宣扬“废共和而行帝制,以帝制而行宪政”的荒谬论调,甚至不惜放下身段,苦苦恳求袁世凯早日登基称帝。这般急切的姿态,尽显其攀附权贵、追逐权势的野心。

袁世凯称帝后,投桃报李,封阎锡山为“同武将军”和“一等侯”。这份“殊荣”让阎锡山欣喜若狂,为了纪念这一所谓的“荣耀时刻”,他在老家山西五台县河边村的故居“都督府”后方大兴土木,修建了一座三层红楼,取名“得一楼”,寓意得到这一难得的富贵荣华。同时,他还在附近修筑了一座高大的牌楼,赫然刻上“同武将军府”字样,大肆炫耀自己的新贵身份。在当时的阎锡山眼中,这无疑是一场成功的政治投机,他以为借此便可稳固自己的权势地位,在政治舞台上更上一层楼。

袁世凯称帝的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仅仅八十三天,这场闹剧便宣告收场,袁世凯也在众叛亲离中一命呜呼。随着袁世凯的垮台,阎锡山之前那些为称帝摇旗呐喊的行为瞬间沦为笑柄,成为他人生履历中难以洗刷的污点。曾经的“荣耀”此刻变成了沉重的枷锁,让他在舆论的谴责和历史的审视下无所遁形。

不过,袁世凯死后,阎锡山迅速调整政治策略,展现出其善于审时度势的一面。他开始奉行“三不二要主义”,即“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这一转变标志着他将目光重新聚焦于山西本土,致力于保境安民。通过这种策略,阎锡山在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中努力寻求生存与发展空间,试图淡化过去的负面形象,在山西这片土地上构建属于自己的稳固统治。

0 阅读:69

猜你喜欢

志亮说历史

志亮说历史

滚滚长江东逝水,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