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晋书》,聊历史(80)五胡乱华 晋帝国经历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后,国力严重衰退,司马家族的统治力也日渐式微。 中原地区乱成一锅粥时,周边的游牧民族趁机活跃起来,这些边境民族一直是不稳定分子,在汉族王朝强大的时候尚能相安无事,一旦有了机会,便如同嗜血的鲨鱼闻到了血腥味,开始四下寻找猎物。 以难民领袖李雄为首的氐族人占领了成都并称帝,史称“成汉”,以刘渊为首的匈奴人联合五部在山西称帝,史称“前赵”,形成了与晋帝国三国鼎立的新局面。 司马越在“八王之乱”胜出后掌控了政权,毒死了傻皇帝司马衷,又立了司马炽为帝,史称晋怀帝,此时的晋帝国周边群狼环伺,危机四伏,早已没有了往日荣光,天子的诏令几乎无人响应。 俗话说,“趁你病要你命”,匈奴人饿狼本质开始显现,新君刘聪派大将刘曜、石勒等人集结大军六万,挺进中原,进攻洛阳。 面对强敌威胁,晋国内部非但不团结,仍然在勾心斗角,司马越急火攻心,很快就病死了,洛阳城群龙无首,匈奴大军摧枯拉朽般扫清了外围的晋军,兵临洛阳城下,晋怀帝在逃往长安的路上被俘获,匈奴人血洗了洛阳城,这一年是永嘉五年,晋国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灾难,史称“永嘉之乱”。 洛阳城破,长安随之也被攻陷,没了皇帝的晋国如同无头苍蝇一般乱做一团,此时匈奴内部发生裂变,晋国将领实施反击收复了长安,并拥立秦王司马邺登基称帝,是为晋愍帝,看似死灰复燃的晋国实则是回光返照,在做最后的挣扎。 晋愍帝下诏号令晋国诸侯起兵北伐匈奴,得到的回应是“零”,现在各地军阀势力人人自危,哪里会听从一个名存实亡的朝廷号令,北方的地盘已经相继沦陷,目前只有琅琊王司马睿在江南偏安一隅。 匈奴人再次进攻长安,晋军仅存的力量做了最后抵抗,但大势已去,回力无天,山穷水尽的晋愍帝开城投降,晋中原政权就此覆灭。 晋国历史分西晋、东晋,随着长安陷落,皇帝被俘,西晋宣告灭亡,此时距离开国皇帝司马炎去世仅仅二十六年而已。 晋国在中原的势力已经损失殆尽,大批的北方士族“衣冠南渡”,纷纷来到南方寻求立足之地,原本不起眼的江南,逐渐成了晋国的政治舞台,实力平平的琅琊王司马睿,也竟阴差阳错地成为了晋国的核心人物。 司马睿并非多么优秀,只是晋国人没的可选,在此情形下,司马睿顺势而为,在建康(今南京)称晋王,后来在晋愍帝死后正式称帝,史称“晋元帝”,东晋自此开始。 这时期的北方,已尽是匈奴、鲜卑、羌等民族的天下,中原大地上各方势力混战不止,匈奴内部发生巨变,刘渊的侄子刘曜夺得了“前赵”政权,和曾经的战友,有着赫赫战功的石勒撕破脸皮,正式决裂。石勒自立为王,国号也叫“赵”,史称“后赵”。两人一西一东,各自发展势力。 至此,中国大地上有四个政权同时并存,南方的东晋和北方的“前赵”、“后赵”、“成汉”隔江对峙,北方的形势更为复杂一些,除了上述三个较大的政权外,还有大大小小十多个割据势力,诸多政权谁也不服谁,互相打来打去,长达一百多年的混战就此开始了。 中华民族进入了一段最黑暗、最血腥的时期。
读《晋书》,聊历史(80)五胡乱华 晋帝国经历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后,国力
历史庆有餘
2025-02-17 15:49:3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