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晋书》,聊历史(79)八王之乱 丑皇后贾南风倒台后,赵王司马伦成了最大赢家,

历史庆有餘 2025-02-13 16:48:33

读《晋书》,聊历史(79)八王之乱 丑皇后贾南风倒台后,赵王司马伦成了最大赢家,一时间风头无两,有了权力就可以随心所欲,司马伦和以往的军阀没什么区别,对自己的儿子封王封侯,安插心腹亲信进入朝堂,甚至都有了做皇帝的心思,毕竟,在巨大的诱惑面前,鲜有人能做到波澜不惊。 面对强权,大多数人选择趋炎附势,当然也有奋起抗争的,淮南王司马允对司马伦的野心很是不满,试图发动政变推翻司马伦,结果刚起事就被镇压了。 平息了政变,自以为天下太平的司马伦在高参孙秀的编排下,搞了一出“禅让”的把戏,把傻皇帝司马衷撵下台,登上了梦寐以求的宝座。 皇帝宝座很诱人,但不是那么好坐的,司马伦篡位引起了公愤,挑头反抗的是齐王司马囧,在他的号召下,众诸侯王一呼百应,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前往都城讨伐司马伦。很快,强大的讨逆军摧枯拉朽般扫平了抵抗的中央军,兵临洛阳城下。 此时,宫中也发生了变故,将军王舆率部政变,杀死了孙秀,逼迫司马伦退位,迎回了被废的司马衷。不久,一杯毒酒端到司马伦面前,此情此景,和他毒死贾南风何其相似! 自晋武帝司马炎死后,洛阳城内共发生了六次政变,每次政变过后都是血腥的清算和屠杀,洛阳人都已经对“政变”二字麻木了。 权力再一次重新分配,追逐权力的游戏还远远没有结束。 相同的戏码再次上演,立了首功的司马囧大权独揽,他的叔伯兄弟们看他不顺眼,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讨伐,司马囧内部出了叛徒,斩杀了司马囧。 晋国朝堂的斗争如同复制粘贴一样循环着,没有一点新意。 不久,晋武帝的两个亲儿子,同是诸侯王的司马乂和司马颖又打了起来,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亲兄弟之间为了权力反目成仇的案例比比皆是,司马颖要当新天子,司马乂要捍卫皇权,洛阳城再次陷入战火。 双方对战了四个月,僵持不下之际,意外如期而至,还是政变,洛阳城内的东海王司马越,自觉守城无望,联络禁军抓捕了司马乂,然后开城投降,为了以绝后患,又安排人把司马乂烧死了。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六位诸侯王先后在政变中身亡,然而,故事还没完结。 司马颖派兵接管了洛阳,处理掉自己不喜欢的人后,又回到了自己的领地,司马越能出卖司马乂,自然也没什么理由听命于司马颖,于是再次发动政变,以皇帝的名义下诏讨伐司马颖,并带着傻皇帝司马衷一起出征。 司马颖手握重兵,自然不会束手就擒,一场激战,赶跑了司马越,还把皇帝抓到了自己手中,回到大本营邺城,过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日子,晋帝国的政治中心实际转移到了邺城。 好日子过了没几天,年轻气盛的司马颖又去讨伐先前不听自己号令的幽州都督王浚,王浚联合乌桓等游牧部落,将司马颖打得成了光杆司令,不得已,司马颖带着皇帝狼狈逃往洛阳,此时的他灰头土脸,早就没了往日的荣光,如今的洛阳是关中的司马颙说了算,他手下大将张方把洛阳洗劫一空后,又趁机把逃回来的皇帝带到了长安,可怜这个傻皇帝,安生日子没过几天,整天像个木偶一样任人摆布。 事实证明,皇帝在谁手里谁就倒霉,先前被打跑的司马越联合几个兄弟部队和地方武装组成关东联军,前来讨伐司马颙,司马颙抵挡不住,逃进了深山,司马越又将皇帝带回了久别的洛阳城。 然而,回到洛阳没几个月,晋惠帝司马衷便中毒而亡,结束了他窝囊悲惨的一生。 司马越掌控了政权,按照以前惯例,他也没有放过任何对手,司马颖和司马颙都先后被其除掉。 至此,晋国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告一段落,除了司马越外,其它七位都在这场争斗中死于非命。 追根溯源,“八王之乱”的主要责任人就是晋武帝司马炎,他安排的接班人司马衷毫无统治国家的能力,在权力的诱惑下,使得外戚及各诸侯王之间大打出手,相互残杀。这次旷日持久的内斗不仅是晋帝国兴衰的转折点,也是中华民族的兴衰之转折。 在晋朝廷混战不止的时候,北方的游牧部落乘机兴起,中华民族进入到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新时代。

0 阅读:24
历史庆有餘

历史庆有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