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老山战斗,一22岁战士误闯入一个山洞,他发现里面竟都是女人。然而,就在战士摸出手榴弹时。突然,一个黑影吐出长舌头朝他扑过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与越南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 那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国门初启的时期,也是两国关系降至冰点剑拔弩张的时候。 中越边境线上火药味十足,两军战士们频繁交火,鲜血染红了老山的绿茵。 说起老山战役,我们不得不提一提它的历史背景。 老山战役,是当时双方为争夺这片战略要地而展开的一场殊死较量。 它地处中越边境,扼守着两国交通的咽喉。 但恰恰因其特殊的位置,谁能占领老山,就意味着战略主动权的争取。 对中国来说,发动这场战役不仅是为了维护边境的安宁,更是对越南侵略行径的一次反击。 事实上,在中越战争打响前,越南就在苏联的支持下,对我国边界肆意挑衅。 他们多次派兵越界,骚扰边民,严重威胁到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如此嚣张跋扈的姿态,令人民军忍无可忍。 于是,老山战役随之打响,我军投入巨大兵力,要好好教训一下不知天高地厚的越军。 然而,让老山战役尤为险峻的是,当时的战场环境无比恶劣。 铺天盖地的大雾时常笼罩山谷,严重影响了我军战士们的视野。 就算烈日当头,这片丛林密布的区域也难觅一丝阳光。 战士们披荆斩棘在山野间穿梭,经常要面对遮天蔽日的荆棘和藤蔓。 每一次推进都困难重重,看不见敌人,更摸不清他们的阵脚。 如果还只是地形原因也就罢了,偏偏那段时期的气候极其恶劣。 暴雨不时从天而降,老山战场转瞬就变成了一片泽国。 土地被大雨浇得松软泥泞,人一脚踏进去,泥水便淹没到小腿肚。 更可怕的是那不知从何而来的毒蛇猛兽,随时威胁着我军战士的生命安全。 前一秒还枪林弹雨血肉横飞,后一秒却要提防着从草丛中窜出的毒蛇。 除此之外,战场上还有无数隐藏的杀机。 越军经年累月在这片土地上修筑工事,构建了完善的防御体系。 一个个隐蔽的暗堡和岗哨,犹如老山的獠牙利爪,随时都能给我军以致命一击。 交战时枪声四起,炮声隆隆,震耳欲聋。 我军战士们每向前推进一步,都像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尽管如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却从未退缩。 一批批战士们奔赴前线,誓与越军血战到底。 他们顶着烈日暴雨,踏着泥泞难行的道路,高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军歌。 勇敢的战士们在最前沿挺进,他们无畏无惧,即便前方满是硝烟与炮火。 不论是血肉之躯还是钢铁长城,都阻挡不了中国军人捍卫领土完整的决心。 历史见证了他们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而这其中就有一位年仅22岁的侦察兵,陈洪远。 陈洪远,这个名字虽然并不响亮,但他的事迹却感天动地。 1984年,老山战斗正酣,这名22岁的侦察兵却在执行任务时突然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 放眼望去,四周都是重重叠叠的山峦,他已身处敌军腹地,孤立无援。 换作普通人,这种情况下恐怕早就吓破了胆。 但陈洪远没有,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光荣的使命。 侦察兵,那可是部队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陈洪远岂能在敌人面前露怯? 于是,他下定决心,要独自深入虎穴狼巢,搜集敌军情报。 陈洪远端起冲锋枪,悄无声息地在丛林中穿行。 他小心翼翼地避开枯枝败叶,生怕发出一点响动惊动了敌人。 炎炎烈日下,汗水早已浸透了他的军装,蚊虫也在他脸上肆虐。 但陈洪远浑然不觉,他目光如炬,紧盯着前方的每一个动静。 突然,他瞥见左前方有一个隐蔽的洞口。 洞口周围有不少弹药箱,电线七零八落地散在地上。 陈洪远心中一凛:这分明是敌军的指挥部! 他屏住呼吸,慢慢地向洞口挪去。 果不其然,洞内传来了越军叽里呱啦的交谈声。 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陈洪远从背包里掏出手雷,拉开保险栓,猛地扔进了山洞。 轰隆一声巨响过后,指挥部内烟尘四起,哀嚎遍野。 趁着敌军还在慌乱,陈洪远一个箭步冲进洞中,端起冲锋枪对着还有战斗力的越军扫射。 弹无虚发,转眼间数名越军倒在血泊之中。 但战斗还没有结束,洞穴深处又冲出一群敌军。陈洪远抢占制高点,飞快地给冲锋枪换上弹匣。 一阵火力压制过后,敌军伤亡惨重,剩下的都四散奔逃。 正当陈洪远准备撤离时,意外发生了。 随着一声枪响,他只觉得左眼一阵剧痛,鲜血瞬间模糊了视线。 该死,敌人的偷袭! 千钧一发之际,陈洪远凭着听觉,向着枪声来源开火。 又一名敌军倒下了,但陈洪远的左眼也难以视物了。 剧痛难忍,但陈洪远咬紧牙关,用右眼瞄准洞口。此时敌军援兵已至,如狼似虎地向他扑来。 形势万分危急,寡不敌众的陈洪远被逼到了绝境。然而,就在这时,他听到远处传来了熟悉的枪炮声。 是友军,是救兵!硝烟散尽,战斗终于结束。陈洪远浴血而立,左眼鲜血淋漓。 战友们冲上来和他拥抱,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老陈,你立功了,你是咱连的英雄! 是啊,陈洪远用一己之力,歼灭敌军16名,摧毁敌指挥部1个。 而他自己,也终因英勇负伤。这一天,陈洪远失去了左眼的光明。 但他却说,这是值得的。
1984年,老山战斗,一22岁战士误闯入一个山洞,他发现里面竟都是女人。然而,就
熹然说历史
2025-02-14 22:10:55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