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首次授衔,按照级别待遇,原西北军区第2军副军长被授少将。授衔命令下达后

熹然说历史 2025-02-13 23:10:40

1955年首次授衔,按照级别待遇,原西北军区第2军副军长被授少将。授衔命令下达后,就有战友为副军长打抱不平,说他“军衔授低了”。副军长毫不在意,司令却专门找到上级,提出:“我让1颗星给他。” 1955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6年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了首次大规模授衔。 这一天,全军一千多名将领在人民大会堂光荣地佩戴上了崭新的军衔。 当天的授衔大会上,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被授予元帅军衔,十名将领被授予大将军衔,57位将领荣膺上将军衔,而授予中将、少将、大校的人数则更多。 在万千受衔将士中,有一位功勋卓著的老红军名叫杨秀山。 新中国成立前,他担任西北野战军副参谋长兼西北军区独立第4旅旅长。 建国初期,杨秀山出任西北军区第2军副军长。 在1955年的授衔大典上,杨秀山获授少将军衔。 杨秀山是响当当的战斗英雄,战功赫赫。 他16岁就参加了红军,跟随贺龙、关向应等名将,转战南北,出生入死。 在无数次战斗中,杨秀山身先士卒,屡建奇功,先后光荣负伤十多次,足足六次重伤,身上中弹二十多处。 抗战时期在晋西北,杨秀山率骑兵奋勇杀敌,骁勇善战,被誉为"战斗英雄"。 解放战争时,杨秀山任西北第二纵队独立第4旅政委,多次率部摧毁敌人的重点防御阵地。 仅在宜川战役中,杨秀山所部就全歼国民党第76军2个半旅。 杨秀山曾光荣地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就是这样一位战功卓著的将领,在首次授衔时却只获得少将军衔。 授衔大会后,一些战友议论纷纷,都为杨秀山打抱不平。 大家说:"杨秀山同志军衔授低了! 像他这样的战斗英雄,论资历论功劳,怎么也该授个中将啊!" 有战友还专门去找杨秀山,想让他去和上级反映反映。 毕竟国家首次授衔,军衔高低事关将来的待遇,杨秀山理应争取应得的地位。 可是,当事人杨秀山对此却非常淡然。 杨秀山得知战友们的议论后,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或失落。 他依然是那个谦逊低调的杨秀山,一如既往地忠于职守,勤勉工作。 对于军衔高低,杨秀山看得很淡,在他心中,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杨秀山的顶头上司贺龙司令员却看不惯这种委屈能吃、甘于奉献的态度。 作为共同战斗过的老战友,贺龙非常了解杨秀山的功勋,他认为杨秀山的资历和战绩,怎么也不应该只授个少将。 贺龙心想,杨秀山是副军级,授个少将确实大大不公。 贺龙司令员是个性情中人,他做事向来敢作敢当,这次也不例外。 得知杨秀山授衔偏低的消息后,他二话不说,直接去找军衔评定工作的负责人罗荣桓元帅。 贺龙对罗帅开门见山地说:"老罗,我的副手杨秀山同志这次授少将,属实委屈了他。 你看他解放战争立下那么大功劳,身上负伤那么多,现在区区一个少将,怎么也说不过去啊!" 罗荣桓听了贺龙的一席话,也觉得有道理。 他立即翻看审核杨秀山的履历资料,发现杨秀山的战斗英雄事迹着实令人敬佩。 罗荣桓问贺龙:"老贺,你说杨秀山现在副军级,该授什么军衔合适?" 贺龙斩钉截铁地说:"怎么也得是个中将! 你看他是我的副手,我都已经是大将了,他堂堂正正一个军副怎么能只授个少将? 要是组织觉得中将也不够,那我愿意从我的军衔里拿一颗星给他,保证军衔评定不出问题!" 贺龙豪爽慷慨的表态,彰显了他对爱将的知遇之恩。 罗荣桓被贺龙的肺腑之言打动了,他表示会向中央军委汇报此事,一定为杨秀山伸张正义。 贺龙还叮嘱罗荣桓,千万别跟杨秀山讲这事,杨秀山是个不善言辞的人,知道了指定会再三推辞的。 在贺龙司令员的争取下,罗荣桓元帅着手重新审核杨秀山的卓越战功。 他翻阅杨秀山的档案资料,发现杨秀山是响当当的战斗英雄,战功赫赫,赤胆忠心,为革命流血牺牲,功不可没。 罗帅心想,像杨秀山这样的优秀将领,怎么也不能只授个少将,确实应该给予更高的军衔。 罗荣桓随即向中央军委汇报了杨秀山的情况,并附上贺龙司令员的意见。 中央军委的首长们审阅了杨秀山的事迹后,都认为这是一位了不起的共产党员,一个百战英雄,理应获得更高评价。 大家一致表示,杨秀山同志政治品质过硬,作战勇猛善战,屡建奇功,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完全有资格晋升为中将。 就这样,杨秀山的军衔被破格提拔。 最终,他由原本的少将晋升为中将,成为全军中唯一一位副军级的中将。 这一决定传出后,在全军引起了极大反响。 人们纷纷为杨秀山叫好,都说伟大的党和人民没有亏待这个勇猛善战的好儿子。 授衔大会后,杨秀山并没有因为军衔的升迁而产生丝毫骄傲和自满。 他依然是那个朴实善良、勤恳敬业的杨秀山。 有战友问起杨秀山对这次晋升有何感想,杨秀山说:"组织上给了我这个军衔,是对我的信任和鼓励。 但军衔大小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尽好自己的本分,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

0 阅读:1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