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曾国藩为母亲守灵一整夜,刚走出灵堂,突然听到手下康福大喊:"大人低头

熹然说历史 2025-02-13 23:10:19

1852年,曾国藩为母亲守灵一整夜,刚走出灵堂,突然听到手下康福大喊:"大人低头!"曾国藩低下头,"嗖"的一声,一把明晃晃的飞刀从他头上飞过。 1842年,曾国藩奉命出京赴任,是由刑部主事升任为江西南城县令。 路途遥远,曾国藩一路风尘仆仆,终于来到沅江坐船北上。 在沅江的船上,曾国藩遇到了一个年轻人,正在摆弄一副古旧的围棋。 年轻人自我介绍叫康福,是沅江本地人。 他偶然得到了一副宋代的古董棋具,珍稀异常,手不释卷地摆弄。 曾国藩这个从小学棋的翰林也按奈不住,上前询问能否一观。 两人就这盘古董棋具攀谈起来,曾国藩留意到康福虽然相貌不扬,但言谈举止很有骨气,不像一般的富家公子。 曾国藩也好久没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了,一开始还是随意应付,没想到康福棋力不凡,曾国藩险些输了第一局。 后面两人你来我往,大战三百回合,难分伯仲,最终曾国藩侥幸胜出。 这一盘棋下完,两人已然惺惺相惜。 年纪相差一轮的两人就这样成了忘年交,无话不谈。 时光飞逝,转眼已到1852年。 这一年对曾国藩来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就在此时,他远在湘乡的母亲去世了。 曾国藩接到丧报,悲痛欲绝,顾不得朝廷没有批准,就带着康福和几个随从匆匆踏上了回湘奔丧的路。 他们赶到益阳,连日舟车劳顿,曾国藩实在支撑不住,决定先在岸上歇息。 主仆一行人找到个小饭馆吃饭,饭后曾国藩兴之所至,在桌上写下一首诗。 康福收起诗稿,却不料这首诗竟被伙计偷偷拿去外传。 消息传到匪患四起的太平军耳中,他们得知一个写得一手好诗的大官经过此地,正是他们梦寐以求抓捕的对象。 一支太平军迅速赶来埋伏,打算半路拦截曾国藩。 而曾国藩一行浑然不觉,第二天仍继续赶路。 康福贴身保护曾国藩,寸步不离。 傍晚时分,他们来到一条山路,康福敏锐地发现四周有些异样。 他示意曾国藩停下,小心戒备。 就在这时,一声口哨响起,树丛中突然窜出几个太平军,为首的是个身手不凡的年轻人。 曾国藩大惊,康福却愣住了,这个人竟然是他的亲弟弟康禄。 原来康禄和康福失散多年,流落街头,后被太平军收留,误以为清廷迫害百姓,所以投靠了太平军。 他得知曾国藩的行踪,主动请缨来刺杀这个清廷大员。 兄弟俩对峙许久,都试图说服对方。 康禄痛斥曾国藩是压迫百姓的朝廷走狗,康福则力劝弟弟太平军是一盘散沙,不可能成大事。 然而谁也说服不了谁,康福和曾国藩还是落入太平军手中。 太平军搜出曾国藩的官印和公文,知道捉到的是大鱼,激动不已。 他们准备连夜带走曾国藩,康禄劝说哥哥一起投奔太平军,重新做人。 康福假意应允,趁太平军放松警惕时,和曾国藩设法逃脱。 康禄见哥哥宁死不从,知道他是铁了心要跟曾国藩了。 兄弟俩含泪告别,从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康福护送曾国藩逃出生天,并且及时取回了曾国藩的官印公文,免得落入敌手。 曾国藩安然无恙回到家中,为母亲尽了最后的孝道。 治丧期间,他细细打听了康禄的下落,得知这个弟弟在太平军中已经成了头目,而且武艺高强,令湘军闻风丧胆。 曾国藩暗自叹息,只盼他兄弟二人不要在战场上相见。 康禄投奔太平军后,凭借一身武艺很快在军中平步青云。 他心系家乡父老,处处体恤百姓疾苦,在民间口碑载道。 相比之下,康福跟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军,在乡亲们眼中却成了同族相残的罪人。 曾国藩屡次力劝康福说服弟弟康禄弃暗投明,康福也几次三番想去找弟弟,却终究难舍曾大人的知遇之恩。 兄弟二人就这样渐行渐远,走上了两条毫无交集的道路。 直到那惊心动魄的一天,康禄和康福在战场上狭路相逢。 那是一个炎热的午后,曾国藩率领湘军与太平军在郊外展开激战。 炮火连天,刀光剑影,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康福一马当先,指挥湘军左冲右突,大有力挽狂澜之势。 就在这时,对面阵营中冲出一员小将,正是他的弟弟康禄。 康禄骑术了得,一柄长枪直取康福面门。 康福抬手一架,双方兵器铿然相撞,两匹战马同时嘶鸣。 康禄咬牙切齿,大喊道:"哥,你我兄弟阋于墙,却是何苦? 快随我投奔太平,强似做洋人的走狗!" 康福悲怆不已,高声喊道:"天下大势,岂是你我能左右? 太平军气数已尽,不如弃暗投明,重归于好! "话音未落,康禄长枪一挥,竟将康福掀下马来。 康福翻身跃起,刀剑相向,竟与亲弟弟展开生死搏斗。 那一战,真可谓惊心动魄。 兄弟二人各展神通,斗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曾国藩见康福难以取胜,忙调兵遣将,企图合力歼灭康禄。 谁知康禄早有准备,竟下令将火炮对准自己的阵营。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康禄下令点燃炮仗。 只听一声巨响,烟花四起,整个太平军大营瞬间化为一片火海。 康禄视死如归,纵身投入烈焰之中,最后一刻还在高呼太平口号。 康福见状如遭雷击,当场晕厥过去。 等他醒来时,只见一片焦土,弟弟康禄已经葬身火海。 康福悲痛欲绝,哀恸不已。 从那以后,他郁郁寡欢,终日以泪洗面。

0 阅读:90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