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的时候,毛主席曾到南泥湾视察生产工作。旅长王震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然而等吃过饭后,毛主席却悄悄的把桌上的鸡骨头全塞进了口袋里。在被发现后,他仅说了一句话就让所有人感动不已。 1940年代初,日寇铁蹄践踏中华大地,国难当头。在敌人的重重封锁下,八路军的陕甘宁边区根据地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府对边区实行经济封锁,企图用断绝给养来消耗革命力量,令边区军民举步维艰。 粮食短缺,物资匮乏,许多战士都瘦的皮包骨头,甚至还有不少人因此患上了大骨病。如果再这样困窘下去,部队非但无法抗击日寇,恐怕连自身都难保。眼看着革命成果面临着灭顶之灾,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人痛定思痛,决心另辟蹊径。 经过慎重考虑,中央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实行军垦屯田,在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八路军要像战斗一样投入到生产中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根据地建设成为永不干涸的粮仓,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1941年春,八路军359旅率先响应号召,来到南泥湾开荒种地。南泥湾虽然是一片荒芜之地,但胜在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是垦荒的理想之选。359旅的5000多名官兵用汗水浇灌这片黄土地,靠着双手改天换地。 起初,生产条件十分艰苦。战士们白天下地劳动,晚上还要警惕敌人的偷袭。有时候干农活累得腰酸背痛,却还是咬牙坚持着。但在党的鼓舞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干劲比打仗还高。 1943年,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毛主席闻讯后十分高兴,决定亲自到南泥湾视察生产工作,看看部队和老百姓过上了什么样的日子。于是,毛主席不远万里来到了南泥湾。 359旅旅长王震得知毛主席要来视察,高兴得合不拢嘴。他知道南泥湾的变化是多么大啊,真恨不得一下子就让毛主席看个明白。王震连夜安排,要给毛主席接风洗尘,让他感受感受部队的革命热情。 第二天,毛主席一行如期而至。王震早早地在军营门口迎接,看到毛主席风尘仆仆的样子,心里又敬又爱。毛主席向王震问起部队的情况,王震快言快语地汇报起来,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接下来的几天里,毛主席马不停蹄地考察南泥湾。他走进田间地头,察看庄稼长势;他来到工厂车间,了解生产运转;他与老百姓促膝交谈,询问生活冷暖。每到一处,毛主席都认真听取汇报,仔细观察,并不时点头称许。 毛主席欣慰地看到,军民团结一心,共同开创南泥湾的新天地。昔日的穷山恶水,如今到处生机勃勃。老百姓搭起了新房,换上了新衣,个个喜笑颜开。部队呢,战士们个个身强体壮,军营里粮食堆成山。毛主席由衷地说:"南泥湾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啊!你们干得太好了!" 在视察即将结束时,王震特地安排了一场欢迎宴会,设下满汉全席,要把最好的东西都拿出来招待毛主席。晚宴that天,王震亲自下厨,精心准备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其中就有一盘子香喷喷的烧鸡。 宴席开始,毛主席和大家围桌而坐,有说有笑,气氛十分热烈。毛主席来者不拒,一道道尝过去,赞不绝口。王震在一旁敬酒,心里美滋滋的。大伙儿见毛主席吃得开心,也都高兴得不得了。 酒过三巡,席间气氛更加融洽。毛主席也吃得差不多了,便放下了筷子。这时王震看到,毛主席把桌上剩下的鸡骨头,一块儿一块儿地拣到自己碗里,然后用手帕包好,悄悄揣进了衣兜。王震有点儿纳闷,心想:毛主席这是做什么呢? 王震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问道:"主席,您这是……?"毛主席看看王震,又看看身边的人,脸上露出了狡黠的笑容。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包鸡骨头,平静地说:"这点儿东西,不能浪费了。" 王震一听,顿时恍然大悟。他知道,毛主席是在提醒大家艰苦朴素的道理。在这物资充裕的南泥湾,一些人难免有些忘乎所以了。毛主席这一举动,正是给大家敲响了警钟。王震连连点头,心里更加佩服毛主席高瞻远瞩的眼光。 可是,毛主席的话还没完。他接着说:"现在咱们吃饱穿暖了,可不能忘了还有很多苦难的老百姓,还有很多忍饥挨饿的部队,他们都指望着我们呢。这骨头啊,带回去熬汤喝,滋补得很!" 这番话犹如一声春雷,在座的人无不动容。南泥湾的丰收,固然来之不易,但更多的地方还在受苦受难。革命征途漫漫,全国上下都在盼望着他们早日翻身解放。南泥湾不过是一个缩影,更广阔的天地还等着他们去开拓。想到这里,在场的将士们纷纷向毛主席表决心,誓要把南泥湾的经验推广出去,为革命再立新功! 王震也激动不已。他站起身来,举起酒杯,大声说:"主席!我代表全体指战员向您保证,我们一定牢记您的教诲,不忘初心,艰苦奋斗,把南泥湾建设得更加富强,为全国人民做出表率!" 毛主席欣慰地笑了。他一挥手,示意大家再干一杯。在这氛围感人的时刻,大家深切感受到了肩上的重任。他们暗下决心,一定要像主席期望的那样,在南泥湾这片热土上创造新的奇迹,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43年的时候,毛主席曾到南泥湾视察生产工作。旅长王震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
熹然说历史
2025-02-13 00:09:36
0
阅读: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