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盘锦,一名老人拿着12元来到店里想要买一箱牛奶,他的妻子得了重病想要喝牛奶。店主听了,直接将一箱牛奶送给了他。
(案例来源:河南公共频道)
刘丹在街上开了一家小店,主要卖一些日用品和食品。这一天,一个老人来到店里,随后直奔卖牛奶的区域。
刘丹见了,立刻走过去跟老人介绍牛奶的种类。不过,老人似乎对此并不太感兴趣,只是拎着一箱牛奶反复查看着。
刘丹便站在一边,让老人自己看牛奶。老人看了半天以后,老人似乎是鼓足了勇气对刘丹说,能不能把这箱牛奶拆开了卖给他。
刘丹拒绝了,因为她的店里不卖零散的盒装牛奶,如果拆开了,剩下的牛奶放在店里就不好卖了。 她看老人身上穿着的衣服有些破旧,猜测老人可能是觉得这牛奶有些贵,于是就问他,是不是买了牛奶自己喝,那她可以给他介绍便宜一些的牛奶。
可是老人却说,他不是给自己买牛奶喝。原来,老人的妻子身患重病,想要喝这个牛奶,于是他才来买。
为了妻子看病,老人已经花尽了积蓄,妻子想要喝喝牛奶,于是老人一大早就出去捡废品卖,想要换点钱给妻子买牛奶。
可是他忙活了一整天,才赚了12元,一想到妻子在等待着他带牛奶回来,于是便带着12元来到了刘丹的店里买牛奶。
虽然他知道自己只有12元,买不了一整箱牛奶,但是他真的很想要买一点,哪怕是几盒牛奶,给妻子尝一尝也好。
听了老人的话,刘丹非常感动,老人的年龄和她的父母差不多,她深知老人生活的不容易,更何况其中一方还身患重病。
看老人身上的衣服已经有破洞,但是他还依然穿着,足以可见他家的经济一定早已捉襟见肘。
她又怎么忍心让老人失望呢?虽然她的牛奶不能拆开卖,但是可以整个送啊!于是,刘丹立刻做了一个决定。
她笑着对老人说:老人家,我想起来了,当时进这牛奶的时候,厂家送了好几箱,现在还剩一箱,我就送给你好了。
说着,刘丹就提了一箱牛奶递给老人,老人又惊又喜,连连问是真的吗?刘丹非常笃定地告诉老人,这绝对是真的。
老人非常开心,连连对刘丹表示感谢,但是他也不愿意就这样分文不出的拿牛奶,因为他觉得就算是厂家送的,刘丹也是可以卖钱的。
老人一定要把手里只剩的12元留给刘丹,刘丹没有再推辞,便收下了。临走前,他对刘丹千恩万谢,谢谢她这么慷慨大方。
看着老人蹒跚着步子拎着牛奶离去,刘丹的心里感慨万千,她只恨自己没有很大的能力,只能帮到老人一箱牛奶。
她希望老人的妻子在喝了牛奶以后,心情能变好,身体也能快快好起来,老人有时间出去赚一点钱,这样老两口的生活才能越过越好。
刘丹在得知老人的妻子生病而他只有12元时,于是就送了一箱牛奶给他,这件事从法律上怎么看?
1、《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九条规定,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需要扶养的一方,在另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有要求其给付扶养费的权利。
在婚姻中,一方如果生病,是有权利要求另一方付治疗费的,这是双方互相扶养的权利和义务。
老人的妻子生病,老人舍不得自己买衣服也要给妻子看病,夫妻俩互相支持,体现了老人对妻子不离不弃,履行自己的扶养义务。
2、《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作为夫妻,应当要互相帮助和互相关爱。在另一半遇到问题或者是生病时,也要不离不弃。
老人在妻子生病时努力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妻子要喝牛奶就是捡废品卖也要给妻子买牛奶,这种不离不弃的精神令人感动。
3、《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刘丹听了老人和妻子的故事以后深受感动,于是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将店里的牛奶送给老人,这样的做法从法律上来说,属于一种赠与行为。
不管是老人对妻子的爱意还是责任心,更或者是刘丹对老人的善意,都是十分动人的情感,打动着每一个人。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文中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