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2年,40岁的建宁公主守寡七年后,康熙下旨处死吴三桂所有的孙子,这就包括了

历史有小狼 2025-02-06 19:35:45

1682年,40岁的建宁公主守寡七年后,康熙下旨处死吴三桂所有的孙子,这就包括了建宁公主的两儿子。建宁公主吓坏了,跪着哭求康熙:"姑姑求您,放过我的两个儿子吧!" 在清朝历史上,有一位鲜为人知的公主,她就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十四个女儿阿吉格。这位公主出生于1642年,是皇太极最宠爱的几个女儿之一,自小在宫中备受宠爱。 初时她被封为和硕公主,后来改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最终又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在清朝的宫廷中,公主的封号变更往往意味着其政治地位的变化。 公元1653年,年仅13岁的和硕公主被太后赐婚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这场婚事看似体面荣耀,实则暗藏玄机。 太后此举有着深远的政治考量:一方面是为了笼络已投诚清廷的吴三桂,另一方面则是要将吴应熊留在北京作为人质,以此来牵制吴三桂的势力。 婚后的吴应熊在朝廷中步步高升。顺治十年,他被封为三等子爵;到了顺治十四年,又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康熙七年,更是晋升为少傅兼太子太傅。 这一连串的升迁背后,既是朝廷对这位皇亲国戚的笼络,也是对吴三桂忠诚度的一种考验。而吴应熊本人,也确实在朝中尽心竭力,表现出对清廷的忠心。 吴应熊和公主的婚姻生活看似平静。两人共同生活了二十年,先后育有三个孩子,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 这段婚姻延续了二十年之久,期间吴应熊一直被严密监视。他虽然在朝中担任要职,但实际上始终处于一种被控制的状态之中。 这种表面平静的生活,随着1673年吴三桂的一场叛乱,彻底被打破。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将这个家庭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1673年,已经在云南称王的吴三桂,打出了"兴明讨虏"的旗号,率军北上反清。 这场叛乱的规模之大,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吴三桂不仅联合了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还得到了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的支持,一时间占据了南方大片疆土。 吴三桂或许认为,凭借自己的势力和儿子吴应熊与皇室的姻亲关系,朝廷会对他网开一面。然而他错误地估计了年轻的康熙皇帝。 康熙在得知叛乱消息的第一时间,就采取了断然措施。他立即下令将吴应熊关入大牢,显示出了铁腕统治者的果决。 这个决定彻底打破了和硕恪纯长公主一家的平静生活。公主的长子吴世璠在混乱中秘密逃走,而她和其他子女则被软禁在公主府中。 在狱中的吴应熊,康熙十三年,也就是叛乱爆发的第二年,朝廷以谋反罪处死了吴应熊和他的次子吴世霖。 这个消息传到云南后,对吴三桂造成了致命打击。在得知儿子和孙子的死讯后,身体急剧衰弱,没过多久就病逝了。 从此,和硕恪纯长公主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公主府中,她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严密监视。虽然还保留着公主的名分,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尊荣。 三藩之乱持续了多年,波及了大半个中国。这场叛乱不仅动摇了清朝的统治根基,也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而此时的和硕恪纯长公主,还不知道更大的打击正在等待着她。康熙帝在平定叛乱后,还有一个更加严酷的决定要执行。 这个决定不仅关系到吴三桂家族的命运,更将永远改变和硕恪纯长公主的人生。她即将面临一个任何母亲都无法承受的残酷选择。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公主府的生活愈发清冷。没有人知道这位曾经显赫一时的公主,在深宫冷院中是如何度过那些漫长的日日夜夜。 1682年,三藩之乱终于平定,康熙帝开始着手清理这场叛乱留下的后患。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康熙帝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处死吴三桂所有的孙辈。 这个决定源于历代王朝对待叛臣的经验教训。在中国历史上,不少叛乱者的后代为报父仇而再次揭竿而起,因此"斩草除根"成为统治者的必然选择。 此时的和硕恪纯长公主已经四十岁,已经在公主府中度过了七年的孤寂时光。当她得知康熙要处死包括她两个儿子在内的所有吴三桂后代时,立即进宫求见。 这位曾经显赫一时的长公主,跪在御前恳求康熙饶过她的儿子。然而,康熙帝的决心已定,即便是自己的姑姑也无法改变这个决定。 在清朝统治者看来,国家安定远比血缘亲情重要。康熙帝不会因为一时的恻隐之心,而留下可能威胁江山社稷的隐患。 圣旨很快就被执行了,和硕恪纯长公主的两个儿子与其他吴氏子孙一同被处决。这个曾经显赫的家族,就此在历史长河中消失。 从这一天起,和硕恪纯长公主成了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她的丈夫已经死去,儿子们也都不在了,曾经热闹的公主府变得更加冷清。 这位公主在接下来的二十二年里,始终生活在公主府中。时光流逝,昔日的荣华富贵如同流水,只剩下一座冷清的府邸见证着她的余生。 这段漫长的岁月中,和硕恪纯长公主的生活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记载。 直到康熙四十三年,也就是1704年,年届六十三岁的和硕恪纯长公主在公主府中病逝。这位经历了顺治、康熙两朝的长公主,最终在寂静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0 阅读:52
历史有小狼

历史有小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