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博士潘锦功被美国释放后,准备乘坐飞机回国发展。结果在机场时,突然发现有几个陌生人在尾随自己,他灵机一动想到一招,让自己成功脱险,躲过了绑架…… 潘锦功,一个名字在中国科技领域熠熠生辉的科学家,从1996年起便开始了在美国的留学生涯。当时,他选择了一个鲜有人问津的研究领域——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 这个领域虽冷门,但他看到了它巨大的潜力,尤其是这种材料在光电转化效率和成本上的优势,足以撼动新能源领域的现有格局。 起初,学校领导并不支持他的研究方向,认为其难度大、风险高,未来应用前景未卜。面对重重质疑,潘锦功并未退缩,他用专业能力与坚定的信念说服了校方,最终成功成立了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研究中心,并担任常务副主任。 在实验室里,潘锦功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其中“铜掺杂背接触”这一关键技术的突破,使得“发电玻璃”从实验室中的理论设想变成了实际可行的产品。 这种玻璃不仅可以高效转化太阳能为电能,还具有低成本和高可靠性的特点。一旦推广应用,不仅能够带来能源利用的革命性变化,还能为环保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然而,正是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让他成为美国政府和企业的关注焦点。 在科研取得重大突破后,美国的一家新能源企业开出了2000万美元的高价,试图买断他的技术专利。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开始主动接触潘锦功,开出绿卡、独立实验室、百万年薪等优厚条件,希望他留在美国继续研究这项技术。这些条件对任何人来说都充满诱惑,但潘锦功却没有动摇。 他始终记得自己当年赴美留学时的初心,那便是“学成归国,为祖国科技事业贡献力量”。他拒绝了所有的高薪聘请,并坚定表明要将技术带回中国。 美国方面的挽留失败后,开始对潘锦功施加更多的压力。他的科研活动逐渐受到监视,他的生活也变得不再自由。 随着他表达出强烈的回国意愿,美国政府试图通过软禁和限制出境来阻止他的行动。潘锦功深知,这项技术对美国的新能源战略意义重大,他们绝不会轻易放人。 但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他都没有放弃回国的决心。在中国驻美大使馆的帮助下,潘锦功最终获得了离开美国的机会。然而,他心里清楚,真正的危险才刚刚开始。 在机场的那一刻,当他察觉到几名陌生人尾随时,他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并制定了一个临时脱险计划。他故意放慢脚步,整理随身物品,伺机观察这几名男子的行为。 随后,他灵机一动,将登机牌“意外”掉在了地上。就在那些人弯腰捡拾登机牌的瞬间,潘锦功趁机加快脚步,穿过人群,选择了一条不同的安检通道。 他灵活地利用机场内的人群掩护自己的行踪,巧妙甩开了那些尾随者。最终,他成功登上了飞往祖国的航班。当飞机起飞的那一刻,潘锦功透过舷窗,看着地面上那些依然焦急寻找的特工,他的内心终于松了一口气。 回到祖国后,潘锦功立刻投入到“发电玻璃”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中。他选择了四川作为创业基地,这里拥有丰富的碲矿资源,占全国储量的60%,为技术大规模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 然而,创业之路并不平坦。他的团队在早期遇到了资金短缺、人员流失等问题。一些投资者因项目风险高而撤资,甚至有人利用他的急切心理实施欺诈,骗取了大量资金。 在最困难的时候,他的公司账户上仅剩800元,团队也从上百人缩减到不到30人。但潘锦功从未放弃,他坚定地带领团队继续前行,用废弃材料进行实验,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同时与政府和科研机构合作争取支持。 潘锦功的坚持最终得到了回报。2017年,他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块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其单块面积达到1.92平方米。 这种玻璃被广泛应用于北京冬奥会场馆、博鳌亚洲论坛、上海科学家社区等多个重大项目中,为绿色发展和节能环保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技术的成功,不仅实现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弯道超车”,还打破了国际新能源技术的垄断。潘锦功的“发电玻璃”被誉为“挂在墙上的油田”,为中国新能源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也为世界能源革命提供了“中国方案”。 潘锦功被誉为“当代钱学森”,不仅因为他的科研成就,更因为他的家国情怀。在美国与印度接连抛出高价试图买断技术时,他始终没有动摇,为了祖国的新能源事业,他放弃了个人利益,以无私的精神将技术带回了中国。 (信息来源:中华资讯 2020年01月04日 《留美博士潘锦功回国 突然宣布重磅消息 美国慌了》)
2011年,中国博士潘锦功被美国释放后,准备乘坐飞机回国发展。结果在机场时,突然
小娅说知识
2025-02-06 17:55:25
1
阅读:3121
用户15xxx83
向爱国人士致敬!
弹轨追踪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用户10xxx60
在美国被大力收买,回到祖国被恶意搜刮,需要反思哈
AA 回复 02-07 07:06
钓到一只
AA 回复 02-07 07:06
1450
认识世界
这就是中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