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的一天,特务头子沈醉在家中部署对杨杰的暗杀。沈母听到后,用手指戳着

小娅说知识 2025-02-06 18:55:19

1949年8月的一天,特务头子沈醉在家中部署对杨杰的暗杀。沈母听到后,用手指戳着沈醉的脑袋骂道:“你把杨先生杀了,儿女们问你,谁把杨伯伯杀了?你怎么回答?” 1949年8月,云南昆明的三节桥靖国新村,特务头子沈醉正在自家楼上召开一场秘密会议。 几名心腹特务围坐在他面前,脸上满是冷酷的神情。这一天,沈醉接到了他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命令:在三天内,刺杀“民国军学泰斗”杨杰。 杨杰和沈醉住在同一个小区,彼此熟识。沈醉的孩子经常在家门口的草坪上玩耍,每当杨杰路过时,总会蹲下来逗逗他们,笑容慈祥。 孩子们亲切地叫他“杨伯伯”,而沈醉也曾和杨杰在饭局和应酬中交谈甚欢。可如今,他却被命令要亲手结束这个“杨伯伯”的生命。 杨杰之所以成为刺杀目标,完全是因为他坚定的反蒋立场和在西南地区的巨大影响力。他曾是蒋介石的亲信,担任过国民党陆军大学校长,是许多军官崇拜的对象。 他的著作《国防新论》《军事与国防》几乎是每一位高级军官的必读之书。然而,杨杰对蒋介石的独裁政策深感不满,选择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与共产党合作,策划西南地区的反蒋起义。这让蒋介石视他为叛徒,更成为国民党政权的心腹大患。 蒋介石的亲信、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对此事格外重视,他两次向沈醉发来密电,限令三天内除掉杨杰,并警告道:“若任务失败,按军统纪律处置!” 面对这样的压力,沈醉无路可退。他召集手下策划了两套方案:一是在杨杰晚归时,于草坪处埋伏,用无声手枪射击;二是直接潜入杨杰的家中,采取狙击行动。 沈醉没有选择的余地,但这项任务却让他倍感煎熬。一方面,他知道国民党的大势已去,即便杀了杨杰,也无法改变局势; 另一方面,杨杰的形象在他内心中与众不同——这是一位学者,一位受到普遍尊敬的长者,更是孩子们的“伯伯”。倘若自己动手,日后该如何面对儿女的疑问? 就在他内心挣扎时,一道身影突然推开了阳台的门。沈醉的母亲,满脸怒气地走了进来。她是听到了阳台上的密谋后冲进来的。 那一刻,沈母手中还攥着一本刚才看的书,直直地砸向沈醉的桌子。沈醉愣住了,刚准备开口解释,母亲的怒火已经喷薄而出。 “沈醉!你还算个人吗?”母亲的声音尖锐而愤怒,“杨先生是个正直的人!你为了升官发财,还要杀这样的人?孩子们以后怎么会认你这样的父亲?如果他们问你,谁把杨伯伯杀了?你怎么回答!” 沈醉低下了头,心中充满羞愧与挣扎。母亲的话戳中了他内心深处的柔软。他很清楚,如果他真的动手,不仅会背负道德的巨大压力,更可能连累整个家庭。 母亲见他没有回应,更加愤怒,直接以“离家出走”相威胁:“如果你敢动这个手,我立刻走,再也不认你这个儿子!” 最终,沈醉选择屈服。他跪下承诺:“我不杀杨先生。”随后,他召回了所有下达的命令,取消了刺杀计划。 然而,他也清楚,这一决定可能为他自己带来麻烦——国民党保密局的纪律何其严苛,放过目标无异于叛变。 几天后,杨杰意识到昆明局势不对劲,在云南地方人士卢汉的帮助下,化名搭乘飞机逃往香港。 然而,杨杰的离开并未阻止蒋介石的追杀计划。通过搜查杨杰在昆明的住所,保密局发现了他的信件,锁定了他的香港住址。 1949年9月19日,保密局行动组成员叶翔之伪装成朋友的使者,以递交信件为由骗开了杨杰的房门。趁杨杰低头看信时,特务近距离开枪,将他当场击毙。 消息传到昆明,沈醉的心情十分复杂。他的母亲阻止了他直接动手,但最终没能救下杨杰。杨杰的死,让沈醉一生都背负着内心的愧疚。 随着1949年年底云南解放,沈醉因未能随蒋介石撤往台湾而被解放军俘获,被关押改造近十一年。 在监狱中,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尤其是那一天母亲的训斥,对他的触动极为深刻。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母亲那一天的怒斥,救了杨先生,也救了我。” 沈醉出狱后,成为一名文史资料整理者,撰写了多部回忆录,还原了许多历史真相。他在晚年经常提到这场未完成的暗杀任务,并坦言,如果没有母亲,他的人生很可能彻底走向深渊。 (信息来源:团结报文史e家 2017年02月22日 《沈醉:我受命暗杀杨杰将军的经过》 图 1沈醉 图 2杨杰

0 阅读:95
小娅说知识

小娅说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