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潜伏美国37年的我国王牌特工金无怠被捕,面对严酷刑罚,他突然来了一句:能不能给我个塑料袋,我想吐。监管满不在意,笑着满足了他的愿望。正是这一举动,让老美气炸了。 几个小时后,当他们再次走进牢房,却发现这个老人已经用塑料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个老人,名叫金无怠,一个让美国情报界既愤怒又羞耻的名字。 金无怠,这个名字听上去或许陌生。他是中国情报史上最传奇的人物之一,凭借一己之力潜伏在美国中情局37年,获取了大量机密情报。 金无怠1922年出生于北京,祖籍广州。他的家庭背景并不显赫,却培养了他卓越的语言能力。在燕京大学读书期间,金无怠展现了非凡的学术天赋。 他不仅精通英语、粤语,还能熟练掌握法语和多种方言。那个年代,学会一门外语已属不易,而他却能用多种语言与人自如交流,这让他的同学和老师都为之惊叹。 毕业后,金无怠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美国驻上海领事馆担任翻译。这份工作为他提供了接触西方世界的窗口,也为他后来的潜伏生涯埋下了伏笔。 1949年新中国成立,美国驻华领事馆从上海迁往香港,他随之调任至香港。对于金无怠来说,这并不是一份普通的外交工作。 在此期间,他秘密成为中国情报系统的一员,从一名普通的翻译员逐步走向一条充满危险的道路。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金无怠被派往朝鲜战俘营,负责审讯和翻译工作。为了赢得美军的信任,他不得不扮演一个“冷血无情”的角色。 甚至亲手用烙铁伤害中国志愿军战俘。这种行为让他的内心几乎崩溃,但他深知,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大的使命。 他将战俘营的详细位置、策反名单以及志愿军的真实情况一一传回中国,这些情报为中方的谈判和战场策略提供了重要支持。 每次完成任务后,他都会独自待在房间里流泪痛哭,但他始终没有选择退缩。 朝鲜战争的经历,让金无怠逐渐被美国情报机构注意到。1952年,他被正式招募进入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成为一名普通的情报员。 他被派往琉球群岛监听中国广播,负责翻译和分析。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岗位,但金无怠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他在这份工作中展现了出色的语言能力和高度的职业素养,逐渐赢得了美国上司的信任。他的真正目标并不是职业上的成功,而是潜伏得更深,接触更多核心情报。 金无怠在琉球群岛度过了近十年时间,过着低调而谨慎的生活。他明白,任何一次疏忽都可能导致暴露。 1961年,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他被调任到加利福尼亚的中情局总部,开始接触更高层次的秘密信息。 为了进一步打消美方的怀疑,他于1965年加入了美国国籍。这一决定让他成为美方“绝对信任”的情报员,也使他得以爬升到中情局亚洲情报负责人的位置。甚至在退休前,他还被列为副局长的候选人。 在中情局的日子,金无怠通过非凡的记忆力和伪装能力,将大量绝密情报传递回中国。这些情报包括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内容、军事部署计划,以及中美外交谈判的动态。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前,金无怠提前将美方的谈判策略传递给中国,为中国在外交博弈中争取了主动权。 这些情报,不仅改变了中美关系的格局,也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为了掩饰,他购置房产,投资公司,甚至帮助美国抓捕其他间谍。然而,这些伪装并未让他真正感到安全。他明白,自己的身份一旦暴露,便是灭顶之灾。 1985年,一通来自中国叛徒俞强声的电话,将金无怠37年的潜伏生涯彻底暴露。 俞强声向美国中情局提供了关于金无怠的详细档案。11月2日,金无怠在弗吉尼亚州被捕。他被控6项间谍罪和11项欺诈罪,关押在监狱中。 面对严刑审讯,他始终保持沉默。美方试图从他口中套取更多中国情报网络的细节,但他一句话也没有透露。他清楚,只要他开口,祖国的情报网络将面临巨大的威胁。 1986年2月21日,金无怠用自己的方式结束了这一切。他提出想要一个塑料袋,并在狱警离开后,用塑料袋套住头部,窒息而亡。 他以生命捍卫了自己的信仰,也保护了祖国的秘密。他的死亡,让美国情报界感到愤怒和羞辱。一个他们视为“自己人”的顶尖情报员,竟然为对手服务了37年。 多年以后,人们终于开始正视金无怠的传奇故事。2019年,《世纪》杂志为他正名,称他为“世界情报史上最著名的潜伏者之一”。他的衣冠冢建在北京香山,那是他一生中未能真正停留的地方,却成为他忠魂归宿的象征。 (信息来源:世纪杂志 2019年01月14日《钱江:我父亲燕大同学金无怠是世界情报史上的“超级谜团”》)
1986年,潜伏美国37年的我国王牌特工金无怠被捕,面对严酷刑罚,他突然来了一句
小娅说知识
2025-02-06 16:55:20
0
阅读: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