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朝鲜五圣山上,一名美军大白天光着身体朝我军阵地撒尿,新兵陈凤楼违反纪

熹然说历史 2025-02-04 00:07:45

1952年,朝鲜五圣山上,一名美军大白天光着身体朝我军阵地撒尿,新兵陈凤楼违反纪律开枪,谁料想这一枪,竟获一等功。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这场战争,拖了整整三年。期间,中美两军先后在五圣山、长津湖、上甘岭等地展开殊死较量。 "冷枪运动",就是在这场战争中志愿军创造的一项战术。何为"冷枪"?说白了就是伪装狙击。战士们隐蔽起来,伺机对敌人发起火力突袭,打他个措手不及。相比正面对攻,冷枪对志愿军更为有利。 当时美军的武器装备先进,弹药充足,志愿军则处于劣势。再加上美军的飞机轰炸猛烈,志愿军稍有暴露便会遭到毁灭性打击。而冷枪则无需正面对敌,可以游击式地给美军制造杀伤。 冷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最大程度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子弹打完了,完好无损的战士还在,还能继续战斗。长此以往,就能以最小代价,给敌人最沉重的打击。 陈凤楼,就是"冷枪运动"的先行者之一。一个默默无闻的新兵,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一枪一弹捍卫军人尊严,用实际行动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陈凤楼,本是安徽省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1952年,他主动报名参军,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被分配到朝鲜前线的上甘岭战场。陈凤楼当时才24岁,没有任何实战经验。 他加入的是第15军45师135团7连1营。这个连队驻守在上甘岭山的一个重要阵地。和其他志愿军一样,陈凤楼所在部队面临着极其恶劣的作战环境,不仅要忍受饥寒交迫的生活条件,还得时刻提防着敌人的炮火袭击。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美军的各种挑衅行为。他们经常用高音喇叭喊一些挑衅的话,故意露出自己的身体部位,或是拿着酒瓶手舞足蹈,模仿醉酒的样子。这一切,都是为了刺激和干扰志愿军的情绪。 而最恶劣的还不止这些。一天,一名美军士兵竟然当着志愿军的面,光着身子在阵地前撒起尿来,极尽侮辱之能事。看到这一幕,陈凤楼和战友们无不怒火中烧。 这时候,陈凤楼脑子里想起了上级的命令:无论敌人如何挑衅,都不能轻举妄动,不能擅自开枪,以免暴露目标,引来敌人的炮火覆盖。陈凤楼强忍着怒火,一次次地端起枪又放下,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猖狂。 终于,他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屈辱。陈凤楼举起手中的步枪,瞄准了那名正在撒尿的美军,扣动了扳机。"砰"的一声枪响,打在了山谷间,震撼着每一个志愿军战士的心。 子弹准确无误地击中了那名美军,他惨叫一声,倒在了地上。愤怒在陈凤楼的心中达到了顶点,又很快被一丝忐忑所代替。他知道自己违反了军令,不知道会受到什么样的处分。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战友们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对他报以敬佩的目光。在他们心中,陈凤楼不仅仅是为自己出了一口恶气,更是为所有志愿军战士讨回了公道,捍卫了军人的尊严。 人人都想向陈凤楼那样,给美军一个教训。但面对军令,大家只能忍气吞声。陈凤楼的壮举,无疑给了大家极大的精神鼓舞。他们每个人,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像陈凤楼一样勇敢。 连长得知此事后,心情复杂。一方面,他为陈凤楼的勇气感到自豪;另一方面,他也担心陈凤楼会因此受罚。毕竟军令如山,陈凤楼的行为客观上是违抗军令。 连长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军长秦基伟。出乎意料的是,秦基伟非但没有追究陈凤楼的过错,反而大加赞赏。在他看来,陈凤楼的举动,是志愿军战士革命意志和爱国热情的真实写照,值得大力宣扬。 秦基伟当即决定,授予陈凤楼"一等功"的荣誉称号。他还号召全军向陈凤楼学习,要像陈凤楼那样,敢于同敌人斗智斗勇,敢于用行动捍卫军人的尊严。就这样,陈凤楼成了上甘岭战场上的英雄人物。 秦基伟的举动,并非心血来潮。他看到了陈凤楼身上所体现出的战斗意志和必胜决心,认定这种精神可以极大地鼓舞士气,有利于扭转战场上的被动局面。一个陈凤楼,就能影响一个连队;一个连队,就能带动整个军队。 果不其然,在秦基伟的大力支持下,"冷枪运动"如燎原之火,迅速在志愿军中蔓延开来。官兵们纷纷效仿陈凤楼,利用隐蔽地形,精心设伏,给敌人以迎头痛击。只要条件允许,他们随时准备给敌人来一枪。 这可把美军给吓坏了。本来他们已经习惯了用先进的武器肆意妄为,想象不到,志愿军的普通步枪也能给他们造成如此大的杀伤。在上甘岭战场上,美军变得越来越疑神疑鬼,不敢轻举妄动了。 "冷枪运动"使得上甘岭战场的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占尽优势的美军,如今也不得不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哪里山上多了一个土堆,哪里草丛抖动了一下,都会引起美军的恐慌。志愿军则越战越勇,士气大振。 在"冷枪运动"的配合下,志愿军将士寸土必争,与数倍于己的敌人英勇搏斗。经过8个多月的激战,最终粉碎了敌人的进攻,稳稳地守住了上甘岭阵地。这期间,志愿军共毙伤俘敌1.9万余人,自己仅牺牲35人。

0 阅读:0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