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我党1同志肺疾复发,住进了国 民 党陆军医院。谁知,他刚住进去没几天,就暴露了,刚要转移,却被特务给围上了。 这位同志叫石淳(原名孔繁蕤),生于1918年河北邢台。 中学毕业以后,石淳便在一所学校当老师,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最起码不愁吃穿。 随着“九一八”事变,越来越多的志士青年纷纷投入到抗战的热潮中,这其中就有石淳,他心里暗下决心:弃笔从戎,奔向一线。 随后,石淳被编入国军40师,随即也参加了淞沪会战。 面对兵锋正盛的日军,纵使石淳和战友们顽强反抗,淞沪会战还是以失败告终。 谁知,就当所有人正鼓着一股劲,要夺回失地时,蒋介石一道命令,竟撤回并解散了40师。 这突如其来的命令,让战士们很是恼火,同时也看清了蒋的真面目,那就是排除异己,因为40师并非自己的嫡系。 然而,在石淳心里,生气归生气,自己还是得寻找着报国的门路,最终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于1937年考上了陆军军官学校。 在校期间,石淳苦练本领,只希望有朝一日走向战场,可以奋勇杀敌。 然而,正当他雄心勃勃的时候,国 民 党内部那“消极抗战”的一套,让石淳寒了心。 既然这样,那就继续再寻找可靠的组织。 经过石淳细心的观察,他发现,那些穿着蓝色粗布衣服的八路军,抗战的热情不减,是为老百姓打仗的队伍,顿时心生好感。 可是,党组织该去哪找呢?每次他都化名主动联系,但在白色恐怖下,每次都是石沉大海。 但是,当下的主要矛盾还是日军,所以为了报国杀敌,在哪也无所谓了。 抗战胜利后,石淳调任十一战区长官部参谋一职。与此同时,他的一位老同学朱建国也在这里任职。 两人一见如故,往日的友情一下涌上心头,两人经常是彻夜畅谈,相约畅饮。 朱建国,名义上是五战区司令长官的参谋,其实是我党的一名地下工作者。 在一次次的交谈中,朱建国也慢慢发现,石淳对当下的环境很是不满,倒是对我党的同志大加赞赏。 于是,朱建国赶紧向组织上报告,经过上级的慎重考虑,决定发展石淳加入我党。 接着,经过朱建国的引荐,石淳结识了徐冰,并在他的介绍下,光荣的加入了我党。 由于石淳工作的特殊,组织上要求石淳还像原来一样,继续回十一战区长官部任职,伺机为我党提供情报。 在接下来,石淳利用自己工作的便利,为我党提供了一大批具有重大意义的情报,包括对方的战斗序列,部署等情况。 1947年7月,在爱心人士余心清的努力下,争取到了十一战区司令孙连仲,表示愿意与我党洽谈。 为此,我党上级领导对此非常重视。然而,也就在此时,一场危险正悄然逼近。 你来我往自然少不了电台的通信,时间一久久容易被发现。这年9月,我党在北平的一部电台被敌人破获,台长李政宣被抓。 由于李政宣受不了敌人的严刑拷打,临时反水,供出了余心清等人。 随着李政宣的交代,我党的一部分同志也面临暴露的危险,也包括朱建国和石淳。 殊不知,随后朱建国就接到了调任丰台的调令,直觉告诉他,这是个陷阱,石淳也劝他不要去。 但,经过一番考虑,朱建国决定还是走一趟。 事实呢?就当朱建国刚到任,就被一群特务给抓了起来。但是,由于敌人没有抓住石淳反水的证据,也没人供出来,所以不敢贸然行动。 这边,石淳一得到消息,觉得形式不妙,自己暴露是早晚的事,随即便开始筹备后续的转移工作。 可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石淳积劳成疾,肺疾发作,住进了陆军医院救治。 几天后,石淳身体稍有好转,就决定转移。然而此时,已有人供出了石淳,特务已经在路上了。 于是,敌人一下子出动了30余名特务,还不等石淳转移,就将他给围上了。 在监牢里,敌人威逼利诱,但石淳宁死不降,即使动用多种刑罚,仍一无所获。 为此,敌人高层大怒。1948年10月,敌人下令,将石淳和朱建国等人处死,牺牲时仅30岁。 石淳性格刚毅,弃笔从戎,满怀抱负之心,是个堂堂正正的好男儿。 然而,为祖国事业奉献了一生的他,却没有见到1949年那庄严的时刻,实在令人痛心。 常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作为当下享受和平生活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缅怀先辈,向英雄致敬!
1947年,我党1同志肺疾复发,住进了国民党陆军医院。谁知,他刚住进去没几天
文史记叙录
2025-02-02 23:53:22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