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辽宁夫妻借款7万送女儿去德国留学,21年未见,临死才知女儿已成为德国教授,他们哀求想见一面,女儿却说:“没这个必要……” 信源:网易新闻 曹茜从小就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她的父亲曹肇刚和母亲刘玉红常常在亲朋好友面前夸耀她:“我们家茜茜,真是个乖孩子,不仅学习好,性格也温顺,从来不让我们操心。” 他们的骄傲使得曹茜从小就处在一个极高的期望值下。虽然她在学校里成绩优秀,但她从未真正体会过自己的人生选择,因为父母总是把一切都为她安排得井井有条。 高中毕业那年,曹茜在漫长的思考后终于下定决心:她想考中山大学。她把这个决定告诉了父母,心里充满了期待和激动。 可父母的反应却让她感到困惑。父母虽然表面上同意了她的决定,还不忘叮嘱她好好准备考试,但实际上,他们心里有着自己的打算。 父母早就打算让她上辽宁师范大学,这是一所他们觉得非常“安稳”的学校。 曹肇刚和刘玉红一直认为,女孩子学个师范专业,将来做一名教师,不仅有稳定的工作,还可以兼顾家庭,不必承受过多的职场压力。 “女娃娃家,何必太拼呢?能有份稳定的工作就好了。”他们总是这样劝自己。于是,他们偷偷篡改了曹茜的高考志愿,将中山大学改成了辽宁师范大学。 通知书出来后,曹茜迫不及待地打开通知书,期待着那个自己梦想已久的中山大学的录取通知。 然而,当她看到的是辽宁师范大学的通知书时,瞬间,她感觉天塌了下来。 她的心脏像被重重击中,愣了好几秒,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她的世界瞬间崩塌,所有的期待与憧憬都在这一刻瓦解了。 她跪倒在地,泪水模糊了视线,完全没有办法接受这个现实。她无法理解父母为什么要背后篡改她的志愿,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未来当作他们的安排。 那一夜,曹茜彻底崩溃。她几乎不吃不喝,整个人如同失去了所有动力。 她觉得父母的控制已深深嵌入了她的生活,她从小的“乖”与听话,早已没有了属于自己的声音。她不愿再成为父母心中那个无声的“乖乖女”,她渴望自由,渴望自己真正的人生。 从那以后,曹茜开始逐渐尝试挣脱父母的控制,后来曹茜决定,自己要去德国留学——去一个离家遥远的地方。 她没有告诉父母具体的原因,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们,德国的那所大学有一个极为宝贵的名额,她非常想争取。 她心里清楚,父母一向把她的未来安排得清清楚楚,这次想必又会遭到反对,但她已经下定决心。 曹茜终于鼓起勇气,向父母提出了她的想法。出乎她意料的是,父母虽然表面上显得很犹豫,但最终还是答应了她的请求。 父母心里其实还是希望她能有更好的前途。曹肇刚和刘玉红心里清楚,送女儿出国留学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但为了女儿的未来,他们还是决定为她提供资金支持。 2000年,曹肇刚借了亲戚朋友的七万元,几乎是将家里的所有积蓄和借款都拿出来,送曹茜去德国。 但到了德国后,曹茜似乎突然消失在了父母的生活中。 刚开始,父母还定期给她打电话,关心她的生活和学习,但很快,他们发现女儿变得越来越冷淡,回应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曹茜一开始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们在忙,后来,几乎一整学期都没有消息,只有在快没钱的时候,她才会打电话回来向父母求助。 父母的心里充满了疑惑和失落,却始终没有勇气去面对这个事实——他们的女儿,似乎已经完全与他们的生活脱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茜逐渐不再联系父母,甚至连毕业时,也没有提前通知家人。她拿到博士学位后,选择了留在德国发展,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曹肇刚和刘玉红依然每天为她的未来焦虑,试图通过各种途径与她联系,但曹茜始终没有回应。 每一次打电话过去,接电话的人都是她的朋友或同学,传达的只是她“在忙”或“已经不住在这里”的信息。 21年后,曹肇刚和刘玉红心力交瘁,临终之前他们决定放下尊严,通过媒体向社会求助,希望有人能告诉他们女儿的下落,哪怕只是见一面。 媒体报道了他们的请求后,几天后,曹茜终于通过电话与父母取得了联系。她的声音依旧冷静,听不出一丝波动。 父母简直不敢相信,时隔多年,她终于愿意和他们说话。曹肇刚哽咽着问:“茜茜,爸爸妈妈好想你,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联系我们?我们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电话那头的曹茜沉默了很久,仿佛是在思考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最终,她冷冷地说:“没什么必要再见了。
2000年,辽宁夫妻借款7万送女儿去德国留学,21年未见,临死才知女儿已成为德国
牧童的娱论
2025-01-31 10:38:33
0
阅读:998
用户10xxx18
真不如养个狗狗。
韩雄
之前的故事不是去韩国吗,怎么又改了?
用户92xxx11
在中国,你的儿女考公考编,那你就是最幸福的,至于优秀的漂洋过海了,那就跟孤寡老人没啥区别了
sun
父母本身就不是一个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