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撒贝宁去央视面试,领导肖晓琳看到他后,直接走进办公室锁上门,问同事:“外面那只猴子是谁带来的?”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撒贝宁 撒贝宁大学还没毕业就准备面试央视,由于时间紧。面试时临时通知的,撒贝宁根没有多余的钱跟时间,置办一套像样的正装。 眼看面试临近,他不得不向室友借了一套西装。 这套西装明显不合身,外套宽大,裤管几乎能装下两条腿,配上撒贝宁精瘦的身材,显得格外滑稽。等候室里,他坐在角落,紧张地整理着过长的袖口,企图让自己看上去体面一些。 领导肖晓琳正好经过,隔着玻璃窗看到这一幕,不禁皱起眉头,直接转身走进办公室问同事:“外面那只猴子是谁带来的?” 此话虽然带着些许调侃,但她的疑虑是真实的:这样形象的人能胜任央视的主持工作吗? 轮到撒贝宁上场,他站起来时裤管的皱褶多了一些,但他的眼神却透着自信。走进面试室,他向评委们鞠了一躬,随后开始侃侃而谈。 他用流利的表达展示了自己对法律的理解,用幽默和机智化解了评委们刻意刁难的问题。 “法律并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一种温暖的力量,它能够让每一个人感受到公平和正义。” 撒贝宁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为他的观点佐证,语言生动,逻辑缜密。这番话深深打动了在场的评委。 面试结束后,肖晓琳意味深长地说:“这只‘猴子’,有点意思。”最终,撒贝宁以优异的表现被央视录取,成为《今日说法》栏目的一名主持人。 刚加入《今日说法》栏目,撒贝宁的压力很大。这档节目以严谨的法律分析和深度解读著称,而撒贝宁不仅要熟悉节目内容,还得掌握播音主持的技巧。 为了提升自己,他每天加班到深夜,熟悉法律案件的背景和台本。 有一次,他为了深入了解一起诈骗案件,花了一周时间反复研读案卷,甚至亲自去采访相关人员,力求呈现最真实的细节。 初登荧屏时,撒贝宁的表现略显稚嫩,有几次因为紧张出现口误。他对此耿耿于怀,回到家后反复观看自己的节目录像,总结不足。 他还主动向前辈请教,听取意见后不断调整自己的播音方式。 随着经验的积累,撒贝宁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他的主持风格幽默而不失严谨,能够在严肃的法律节目中加入恰到好处的轻松元素,既吸引了观众,又让原本枯燥的法律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一次节目中,他解读了一起盗窃案,面对嫌疑人奇葩的作案手法,他在节目中调侃:“这是一位‘技术型选手’,不过技术用错了地方。” 这句玩笑话引得观众哄堂大笑,但他随即严肃补充了法律知识,让观众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案件的深刻意义。 随着《今日说法》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撒贝宁也成为央视的当红主持人。 但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挑战自我,尝试多种类型的节目。从法律节目到综艺节目,他展现了非凡的适应能力和广泛的兴趣。 2012年,撒贝宁首次主持央视春晚,以幽默机智的台风赢得了更多观众的喜爱。 春晚结束后,他在网上被称为“段子手主持人”,一时间人气大涨。随后,他主持了《挑战不可能》,用热情和专业为节目注入活力。 虽然看似轻松幽默,但撒贝宁的成功离不开背后的努力。他曾说:“主持人是一份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你的知识储备决定了你的舞台宽度。” 为了保证自己的专业性,他每天坚持阅读各类书籍,从法律到历史,从科学到艺术,涉猎广泛。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提升英语能力,为将来主持国际性节目做好准备。 此外,撒贝宁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幕后,他都认真对待每一次录制,从不因资历深厚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从一个穿着不合身西装的“猴子”,到央视的当家主持人,撒贝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才华和努力能够打破偏见”的道理。
1998年,撒贝宁去央视面试,领导肖晓琳看到他后,直接走进办公室锁上门,问同事:
牧童的娱论
2025-01-29 18:38:1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