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湖北687分文科女状元戴柳,被父亲偷改志愿错失北大,戴柳下定决心从此在

哄动这史记 2025-01-31 08:19:49

1999年湖北687分文科女状元戴柳,被父亲偷改志愿错失北大,戴柳下定决心从此在外漂泊了20年,直到成家都未曾和父亲再有来往!   很多中国式家长的一个通病,便是总会不顾孩子的意愿,用他们自以为是的方式对孩子好,用爱的名义道德绑架孩子。   他们从来不在乎孩子想要什么,只是一意孤行的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这样的行为,对孩子无疑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更是一种伤害,甚至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   戴柳便是受害者之一。   戴柳出生在湖北黄冈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是一名记者,母亲是大学教授。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 戴柳也一直被父母严格要求着。   而戴柳也十分争气,从小到大,她一直都是个优秀的孩子,知书达理,成绩优异,完全就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的标准模板。   但戴柳却不是一个只会机械听从父母安排的女孩,她一直都有着很明确的目标。   戴柳一直非常喜欢文学,她热爱阅读,喜欢那些文学作品里通过文字所展现出来的细腻情感和宏大的世界。   于是她从小就梦想着要考上北京大学,去那里学习文学。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戴柳在学习上十分卖力。她很少有休息的时间,高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她都在不断地刷题,查漏补缺。   1999年,戴柳迎来了高考。考场上她自信满满地答题,仔细的审题检查,走出考场后,她非常有信心自己肯定可以考出好成绩,圆她的北大梦。   努力都是有回报的,成绩出来之后,戴柳果然考出了687的高分,还是当年黄冈市的高考文科状元,这个成绩想要上北大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填志愿的时候,她激动的写下了北大。那之后整个暑假,踌躇满志的她一直在等着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她甚至开始畅想自己的大学校园,自己坐在未名湖畔边看着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   终于,录取通知书寄来了。可让她意外的是,到来的并不是北大的录取通知书,而是中国政法大学。   这让她很诧异,因为她并没有填报这所大学。她想着会不会是录取过程出了什么问题,于是来到了学校找到老师询问。   但老师告诉她的话犹如晴天霹雳,原来当时在她填完志愿表之后,她的父亲找到了老师,要来了她的志愿表,把北大改成了中国政法大学。   她愤怒的找到父亲质问求证,而父亲却告诉她,他认为学法律能有更好的未来,同时那也是父亲当年的遗憾。   当年父亲以几分之差没能考上,所以他希望女儿能弥补这份遗憾。   这样的理由让戴柳无法接受,可是事实已经无法改变,她也只能被迫接受。   进入了中国政法大学后,戴柳始终无法释怀。她无时无刻都充满着对北大的遗憾,她不懂为什么父亲的遗憾要用她的遗憾来弥补,还美其名曰是为了她好。   她无法接受父亲的行为,她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于是在大学毕业前夕,她再看到了韩国国际法律大学招生后,便偷偷参加了考试,被录取了之后她才告知父母。   父母自然不肯同意,但戴柳却说这次谁也不能改变她的选择。   就这样她来到了陌生的国度,半工半读完成了学业。在留学期间,因为心中的怨气,她一次家都没回去过,甚至打电话都很少,即便联系也只和母亲说话。   毕业后她选择留在韩国,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律师,还在那里结了婚,婚后辞职和丈夫经营着一家茶室和民宿。   结婚的时候她甚至都没有告诉父母,只是在结婚后通知了一声。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戴柳始终都没有回过家。   但父亲却一直无法理解她为什么这么执拗,为什么要曲解父母对她的爱。   殊不知,这根本不是爱,而是一种以爱为名的控制。   戴柳是不幸的,但却又是幸运的,因为她勇于抗争和争取,明确的选择自己真的想要的人生。可还有很多像她一样遭遇的孩子,却只能一直忍受着爱的绑架,最终可能连自己都丢了,还有酿成悲剧的,连生命都丢了。   父母总认为自己经历的多,就可以控制孩子的一生。可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想要选择的路,作为父母,要做的是引导,不是干涉。   信源:读者  

0 阅读:111

评论列表

牟剑飞

牟剑飞

1
2025-01-31 09:17

为你好

哄动这史记

哄动这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