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年,刘备最心爱的谋士法正重病,临死前他写密信给刘封:“你处在嫌疑之地,以后要低调做事,不然有杀身之祸。”刘封接到这封恩师写得信嚎啕大哭。支持他的人又少一个,从此朝中彻底孤立无援了。 在三国年间,文臣武将英雄辈出,可若是谈论起谁最聪慧,想必世人都会不约而同想到诸葛亮的名字。 但事实却远非如此,例如在曹魏政权中就流传着“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 而在蜀国中,法正的智谋也丝毫不逊色于诸葛亮。 法正字孝直,他原本是刘璋麾下的谋士,不过躬耕多年,法正却从未得到刘璋这个草包的信任。 所幸就在这时,刘备出现了。 公元211年,在曹操攻打张鲁之际,一旁的刘璋就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毕竟曹操打完张鲁,下一目标便是川蜀之地了。 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法正找来了张松,与其协商率军迎刘皇叔入川一事。 表面上他们是为了刘璋着想,但实际他们却早已做好了将蜀地送与刘备的想法。 见面的第一眼,法正便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计划递给了刘备,并向其分析了眼下蜀地的情况,其言句句真知灼见,令刘备十分佩服。 而后在法正的谋略下,刘备轻而易举的便攻取下了益州,再后来,法正又相继帮助刘备攻下了汉中等地,为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 得知此事时,曹操大为惊叹,他认为以刘备的能力,根本想不出如此完美的计策。当他从手下得知是法正在为其出谋划策时,曹操则忍不住感叹,他攻城略地一生,竟得不到像法正这般的天才。 不过,天才在人间的停留总是短暂的,法正也是如此,他在这人世间仅仅只逍遥了46载。 公元220年,法正来到了弥留之际,而在他死前的最后一刻,却仍在为他人出谋划策。 只见法正撑起羸弱的病体,向刘备的养子刘封写去了一封密信,信中,他不断劝说刘封要低调行事,以免招致杀身之祸,而他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其实很大部分也是出自于内心的善良。 早些年间,刘备因与阿斗失散,这才收养了义子刘封,而后便将其视作继承人抚养,可在赵云将阿斗抱回来之后,刘封的处境就变得十分尴尬,无论对于刘备而言,还是对于整个蜀军来说,刘封都是一个潜在隐患。 所以法正这么做也是为了刘封着想,可惜的是,法正死后,刘封身边在无人支持他,而他又不懂政治,即便收到了法中的密信,他也想不到父亲刘备会因为什么理由杀了自己,这也为后来刘封被杀一事埋下了伏笔。 公元219年,吕蒙白衣渡江攻占荆州,彼时关羽正在攻打樊城,得知消息后,虽然关羽立即率大军回援,但抵达荆州城下时却已是人困马乏,鞭长莫及。 与此同时,关羽也低估了吕蒙的贪婪,他所要的并非仅仅只是荆州,更是他这勇冠三军武神的项上人头。 无奈之下,关羽只好边打边退,一直退到了麦城。 其实在这时,原本关羽是有一线生机的,上庸距离麦城不远,若是刘封、孟达率大军出援,定可解关羽的燃眉之急。 可是当时刘封和孟达所驻扎的上庸城才刚刚攻克不久,刘封担心自己大意出征会使得还未巩固的政权遭到倾覆,于是这才忽略了营救关羽。 诚然,除了关羽自身的刚愎自用外,一定程度上也是刘封的大意害死了关羽。 事后,刘备找到了刘封问责,可一面是自己的手足兄弟,一面是陪伴了自己十余年的养子,手心手背都是肉。 故而最初刘备也不想迁怒于刘封,仅仅只是打算将其贬为庶人就画上句号。 但得知此事后,身为蜀国第一智囊的诸葛亮却趁机向刘备吹起了耳旁风,其称“刘封为人刚猛,今日不除后,后必生祸于子孙耳。”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今日,如果今天刘备不杀了刘封,未来刘封定然会祸乱朝政。 诸葛亮的话激起了刘备的杀心,而这位跟随刘备多年,侍奉其左右的养子也就么稀里糊涂的死了。 不过,虽然刘备对诸葛亮极为信任,但在事后他还是对刘封一事进行了走访,到此,他才反应过来,其实刘封从来没有反心,反倒是一直忠于他刘备。 可惜的是,此时刘封早已升天,任谁也无法扭转。 参考资料:《三国志》
220年,刘备最心爱的谋士法正重病,临死前他写密信给刘封:“你处在嫌疑之地,以后
哄动这史记
2025-02-01 07:57:36
0
阅读:603
杀猪的汉子
亮:若法孝直在,主公绝不会打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