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1月12日,孔林遭受了大规模的破坏,孔子墓首当其冲,人们带着极大的好奇心挖开后,发现除了黄土还是黄土,什么也没有。 “怎么可能,什么都没有?这不可能,我们大费周章,竟然一无所获?” 挖掘孔林的人员大瞪瞪小眼、面面相觑,根本不敢相信这样一个事实,众人心中疑惑。 孔子可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奠基者,即便他陪葬时没有任何的珠宝、玉器,也该有很多“名著”,怎么会什么都没有呢? 然而,结果就是如此…… 孔林被称为“三孔”之一,与孔庙、孔府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孔林不仅是孔子去世之后的埋葬之所,更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是中华几千年文明的标志。 实际上,孔林的地理位置并不算十分优越,却是孔子亲自挑选的墓地,当时,孔子身体状况愈发不好,正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对于自己的身体,孔子心知肚明。 没有什么悲观的想法,十分豁达,他抚摸着自己苍老的胡须,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将平日里最为器重的弟子叫到身边,说出了自己选取坟墓遗址之事。 古人对生死之事看的尤为重要,比如各朝皇帝在去世之前,都会命人大费周章选择修建陵墓的地址,这个地址不仅要符合当时的风水学,还要环境优美、典雅,更要有水。 古人将水视为财,因此在修建陵墓时,选择带有河流、小溪的地方,更为合适,但孔子却并未这样做,他选的墓地遗址看起来平平无奇,这让弟子们都倍感疑惑。 据传闻,孔子生前将曲阜泗水河畔定为自己的墓地,地势一览无遗,风景也不错,地名中有水,实际上,周边却并没有什么河流,弟子子路十分疑惑。 “师父,这里虽看似不错,却少河流,弟子以为,以此地作为您日后的安寝之所,不妥!” 孔子听到之后笑着摇了摇头,却说出了一句高深莫测的话:“无碍,日后必有秦人来投河!” 孔子去世之后,就被葬入生前自己所选的墓地,只是没想到,孔子竟然真的能够“未卜先知”,数百年过去,朝代更迭,秦始皇做出了一个决定——焚书坑儒! 秦宫当中的大臣,为秦始皇出谋划策,为了削弱儒家思想,建议将孔子墓破坏,古人信奉风水学,因此秦始皇便听从了建议。 自此,孔子墓旁边便多了一条人工打造的河流,孔林的风水一定程度上被破坏,至于孔子为何能够“未卜先知”,这令人十分疑惑。 秦始皇命人修建、挖通的河流名为洙水河,这条河流的加入,反倒是为孔子墓增添了一份别样的生机,活水哗哗流动,似乎更寓意着生生不息。 孔子墓是孔林当中最重要的一处地方,在中国拥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即便是后来朝代更替,也没有人想着去打孔林的主意。 孔林当中安葬时还有一些规定,有“三不葬”,其一:未满18岁夭折的孔氏后代;其二:触犯国家律法被判处死刑者;其三:已经出嫁跟随夫姓的孔氏女。 孔子儒学在后续颇受推崇,因此孔林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俨然成为了一处圣地,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在1966年时,孔林却遭受了“灭顶之灾”。 1966年11月12日,一伙人带着榔头、铁锹浩浩荡荡进入了孔林,他们直奔孔子墓,只因孔子墓位于孔林的中心,也是孔林当中被视为最重要的地方。 一伙人带着工具,使出自己浑身的蛮力,对着孔子墓敲敲打打、整整几个小时过去,孔子墓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变得一片狼藉。 看着那厚重的棺材浮现在眼前,众人眼睛当中露出一抹贪婪的神色,天空阴沉沉,可众人的眼睛却亮的可怕,他们摩拳擦掌,合力打开了孔子墓,只是当棺材被打开的那一刻,他们却大失所望。 孔子墓当中什么都没有,别说任何值钱的陪葬品了,就连孔子生前的所著的诗书都没有一本,只有那一胚一胚的黄土在诉说着那过去了几千年的故事…… 古碑、古树,孔林当中的一切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而人为破坏为孔林带去了一抹无法消除的悲壮色彩! 信息来源:台海网
1966年11月12日,孔林遭受了大规模的破坏,孔子墓首当其冲,人们带着极大的好
百态人间如流水
2025-01-29 18:56:03
0
阅读:595
五月天的葡萄树
[doge][doge][doge]
不想被发现
那时可没纸,竹简怎么可能放棺材里,你以为是烧腌笃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