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慈禧下令,对石达开年仅5岁的儿子动用剐刑,且必须剐满3000刀。然而

爱吃凉历史 2025-01-23 19:26:04

1863年,慈禧下令,对石达开年仅5岁的儿子动用剐刑,且必须剐满3000刀。然而,两刀下去孩子便疼到晕厥,有人替孩子求情,慈禧却慢悠悠地回了一句:不着急,先养着,慢慢地过剐……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正式打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第一枪。在这片热血沸腾的土地上,一位名叫石达开的年轻将领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了太平军中最受瞩目的统帅之一。 石达开原本是广西一位普通农民,因文化水平较高被洪秀全任命为翼王,统领大军。他身经百战,带领太平军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多次击败清军的进攻。 在石达开的指挥下,太平军先后攻下永安、全州、大柳、桂林等重要城市。每攻下一座城市,他都会立即建立统治秩序,维护当地百姓的利益,这也让他在民间收获了极高的声望。 随着战事的推进,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并在那里建立了天朝统治中心。然而,就在这座被太平军称为"天京"的城市里,一场无形的腐蚀正在悄然发生。 南京城中的统治者们渐渐迷失了起义的初衷,他们开始追求奢靡享乐的生活。这些人整日沉醉在锦衣玉食之中,对于民生疾苦却充耳不闻。 权力的诱惑让一些领导者开始互相倾轧,争权夺利。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惜压榨百姓,征收重税。 曾经高举的革命大旗,如今已经蒙上了灰尘。那些在起义之初许下的誓言和承诺,此时都已被权力和欲望冲散。 这场内部的腐败和混乱,最终导致太平天国的军事力量开始削弱。一些将领开始各自为政,军队的统一指挥受到了严重影响。 石达开站在南京城楼上,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发生。他曾多次在朝廷会议上提出整顿军纪、关注民生的建议,但这些建议都被其他当权者以各种理由搁置。 1853年,石达开在一个深夜带领部队离开南京城,开始了他的西征之路。这支军队共有十几万人,其中包括战士和随军的家眷。 石达开选择了一条向西南方向推进的路线,先后经过安徽、湖北等地。沿途清军不断阻击,使得这支军队的进军速度大大减慢。 在前往四川的途中,石达开的军队面临着严重的补给问题。由于远离太平天国的根据地,无法得到及时的军需物资补给。 军队每前进一步,都要面对粮草短缺的困境。士兵们只能靠打草谷维持军需,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引起当地百姓的反感。 石达开的军队开始逐渐减员,一些士兵因为体力不支倒下,更多的人在与清军的战斗中牺牲。这支曾经令清军闻风丧胆的大军,如今正在不断消耗自己的力量。 随着军队的不断减少,石达开的处境也越来越艰难。清军的围剿越来越紧,而他的反抗能力却在不断下降。 到了1863年,石达开的处境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他的军队只剩下不到两万人,其中还包括大量伤病员和妇孺。 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不得不考虑新的出路。他开始认为,也许向清廷投降能够为剩余的将士争取一线生机。 带着这样的想法,石达开在当年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子投向了清军。他相信清廷会看在他主动投降的份上,给予宽大处理。 然而,现实却给了石达开一记重重的耳光。清廷不但没有接受他的投降,反而将他全家都投入了大牢。 慈禧太后对太平军的仇恨远超出石达开的想象。在她眼中,这些反叛者就算投降也不值得宽恕。 于是,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开始在四川上演。石达开不但没有为部下争取到活路,反而将自己的家人也带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当石达开一家被押送到京城后,慈禧太后立即下达了严厉的处决命令。她要求对石达开全家实施凌迟三千刀的极刑,这种刑罚要求在死刑犯身上割出三千道伤口。 慈禧太后威胁四川总督:如果少割一刀,就要在总督身上补回来。这个命令让负责行刑的衙役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行刑时,年仅六岁的大儿子石定忠身上才割了两刀就痛晕过去。刽子手们不得不暂停行刑,等待孩子恢复体力。 为了完成这项残酷的任务,刽子手们不得不先将兄弟俩养起来。他们每天精心照料这两个孩子,等待伤口愈合后再继续行刑。 这场惨无人道的刑罚持续了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石定忠从六岁熬到了十五岁,才最终完成了三千刀的凌迟。 而石达开的小儿子更是在刚出生时就开始承受这种酷刑。十年中,这个孩子每天都要面对刀割之痛。 到了第十年,小儿子因为伤口感染不幸死亡。这个消息传到慈禧太后耳中,她非但没有丝毫怜悯之心,反而大怒,要求严惩失职的刽子手。 在这种高压之下,负责行刑的刽子手选择了畏罪潜逃。四川总督也因为无法承受这种精神压力,最终选择了吞金自尽。 这种残酷的统治方式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官员们为了自保,不敢为民请命,只能唯唯诺诺地执行上意。 普通百姓更是生活在极度的恐惧之中。他们亲眼目睹了反抗者的下场,因此对清朝的统治充满了恐惧。 这种高压统治最终导致了社会发展的停滞。在这种环境下,没有人敢于创新,没有人敢于改革,整个社会陷入了一种死气沉沉的状态。

0 阅读:4
爱吃凉历史

爱吃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