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诸葛亮躬耕地研究成果第四篇: 唐朝对诸

派侑看文 2025-01-20 15:44:10

2025年诸葛亮躬耕地研究成果第四篇: 唐朝对诸葛亮躬耕地的历史追问 众所周知,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战乱频仍,军阀混战,南北分裂的一段历史。几百年间,不少有志之士心怀忠君思想,渴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再现,能够重新实现国家统一,国富民强。他们在诸葛亮去世上百年后,也在不断探索躬耕地望的蛛丝马迹。如《晋书·李密传》、《习凿齿传》,王隐《蜀记》,习凿齿《汉晋春秋》,郦道元《水经·沔水注》,这些书籍多数记载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隆中。 但诸葛亮本人在上疏后主的《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襄阳说”的领头羊席凿齿在《汉晋春秋》中明确指出:“(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西二十里,号曰隆中”。但是,他又在《襄阳记》中指出:“南郡在汉水以南,南阳郡在汉水以北,汉因之”。而隆中在汉水以南,邓县无法管辖这块飞地。这对矛盾始终无法解决,人们关于诸葛亮躬耕地争论自此开始。但在这个混乱时期,认为躬耕地在襄阳的占据多数,历史记载也比较多。 时间推移至唐代后,唐朝上层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重新开始重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型诸葛亮。特别是在文人中间,他们崇拜诸葛亮的才华横溢,更渴盼能像诸葛亮一样遇到明君“三顾茅庐”。文人之间开展了对诸葛亮一生的追寻,特别是对诸葛亮躬耕地的历史追问。最有代表意义的是两个人:孟浩然和李白。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他长期隐居在襄阳鹿门山,并写了大量反映其隐居生活的诗作。按常理说孟浩然在隐居这一点上与诸葛亮有相通之处,但其诗作中至今未发现一句襄阳为诸葛亮隐居之处的诗句。也就是说,孟浩然不认可躬耕地在襄阳。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李白两次云游全国,并到襄阳见孟浩然之后与其成为挚友。李白在襄阳写下了大量诗文,但他也没有在一首诗作中提到“诸葛亮”。可是,当他游历南阳武侯祠时却写下了“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方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的诗句。也就是说,李白认为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卧龙岗。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孟浩然和李白对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卧龙岗认识是一致的。

0 阅读:1
派侑看文

派侑看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