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脑子一乱,身体就乱;情绪一乱,五脏就乱”

沧海居 2025-01-19 15:10:20
“脑子一乱,身体就乱;情绪一乱,五脏就乱”,为什么儒释道三家都讲修心?高明的中医也叫人修心?就是因为这个无形的东西才是影响有形四肢百骸的根本 《道德经》言,“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不生病,身体不出乱子,是因为“病病”,把导致生病背后的这总开关给关掉了。一个人可以做到脑子不乱、情绪不乱,那他的身体一定是健康的,那如何才能做到上面这两个“不乱”呢? 老子又言,“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道乃久,没身不殆”,最后这个“没身不殆”,今天就粗浅地理解为长命百岁的状态。庄子讲“明哲保身”,身体保养好,可以颐养天年,是因为“明哲”。老子云,“知常曰明”,“常”就是庄子讲的这个“哲”,那什么是“常”呢? “常”有内外两重表达,在外,这些不变的、周而复始的定律就是“常”,总是这样、都是这样,千百年都没变过,这个就是“常”。所以,一个人读书、读历史多了,发现来来回回都是那么一回事,都逃脱不了这个规律,这就是“知常”。“知常曰明”、“知常容”,知道了这个“常”,他就不迷糊了,就可以看到事物的发展方向;“容”,指的就是一种接纳的心态,古往今来都是如此,过去如此,今天也是如此,那我还有什么好纠结的呢 还有一个内在的“常”,“复命曰常”,中国人讲“明心见性”,讲“性命”,性命的这个“性”就是“明心见性”的“性”,指的是自性。“复命”就是回归到自己与生俱来的“自性”当中,这个就是内在的“常”。往内求,直到透彻地了解自己了,看到自己的“自性”了,这个时候就是“知常”,知道自己不变的人生使命是什么了 孔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市面上对这句话的解读都是很有问题的 “三十而立”,立的应该是明心见性的“天命”,到了四十,对自己的人生使命没有疑惑、困惑了;再践行十年,五十而“知”是“致”,是“抵达”了自己的“天命”——人生使命;这个时候,再是六十耳顺,这辈子的任务都完成了,你们怎么说,我都一点都不在乎,这才是耳顺的境界 身体乱,是因为脑子乱、情绪乱;脑子乱、情绪乱,都是因为心乱,心为什么会乱?就是因为“无明”,还是个睁眼瞎,那它当然就没有安全感、方向感。古人的修为,不管内外高低,都是从“明心见性”处下手,就是这个道理

0 阅读:2

评论列表

智影

智影

2
2025-01-19 18:10

脑子一乱打麻将也乱的

幸村精市

幸村精市

1
2025-01-19 17:17

可是长时间都处于这个情况怎么办

士峰唐

士峰唐

1
2025-01-19 17:44

农村古老话,有钱着钱累冇钱得觉睡。钱少了没有想法了自然也睡好了

沧海居

沧海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