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2年,23岁的曾巩第3次科举。中榜前,经贵人牵线,晁家便将最小的女儿许给曾巩为妻,不料他却落榜。晁宗恪一听到消息,就要悔婚,可他女儿却坚决要嫁给这个未曾见过一面的男人…… 在宋仁宗庆历二年的春天,二十三岁的曾巩正准备第三次参加科举考试。此时的他,已经连续两次在进士科考试中落榜,但他依然保持着备考的节奏。 自从五年前父亲曾易占被信州知州钱仙芝诬陷贪污而失去官职后,曾家就陷入了困境。曾易占本是越州官员,后调任信州知县,因不愿向钱仙芝行贿,最终蒙冤失官。 作为家中长子的曾巩,不得不扛起照顾一家老小的重担。他要照顾年迈的祖母,还要负责几个弟弟妹妹的生活起居和读书。 这几年,欧阳修对曾巩颇为赏识,不断给予鼓励。欧阳修曾说:"过吾门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还专门送给曾巩九个字:"励其志、坚其守、广其学。" 在欧阳修的推荐下,曾巩得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光禄少卿晁宗恪家的小女儿晁文柔,愿意下嫁给这位还未考中功名的书生。 在北宋时期,光禄少卿是朝廷重要官职,掌管皇帝的饮食起居。晁宗恪作为一品大员,能同意将女儿许配给一个落第秀才,着实让人意外。 然而这场充满希望的婚事很快就遇到了波折。在科举考试结果公布的那一天,曾巩的名字并未出现在金榜之上。 晁宗恪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表示要取消婚约。 但是晁文柔却坚持要履行婚约,她表示既然已经答应,就要信守承诺。 这一年,曾巩开始在东南沿海一带经商,为了养家糊口。他一边经商,一边继续读书准备科举。 在这段时期,曾巩创作了大量的文章,其中不乏佳作。 尽管晁宗恪一心想要悔婚,但晁文柔的坚持最终让这门婚事得以保全。在宋仁宗庆历六年,三十一岁的曾巩终于迎娶了晁文柔。 这桩婚事在当时的开封城引起不小的议论。一位高官之女下嫁给一个屡试不第的寒门学子,这样的组合在当时并不多见。 婚后的生活并不轻松,曾巩依然要继续经商以维持家用。晁文柔也放下官宦之家小姐的身份,和丈夫一起操持家务。 在经商之余,曾巩从未放弃读书。每天清晨,他都会在晨光中诵读经典,深夜则伏案写作。 晁文柔不仅支持丈夫的读书计划,还常常帮他整理书籍资料。她出身书香门第,本身也颇有学识,能和丈夫探讨学问。 为了能让曾家兄弟都有机会读书,曾巩将生意做到了福建、浙江等地。他在商路上奔波,却从不荒废学业。 这期间,他的几个弟弟和妹夫也都在努力读书。曾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学习氛围,大家互相督促,共同进步。 在商海沉浮中,曾巩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这些经历让他的文章更加贴近现实,也增添了几分市井烟火气。 他走南闯北的经商经历,让他结识了不少商界朋友。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他创作的素材,在他的文章中留下了鲜活的印记。 晁文柔对丈夫的支持从未动摇。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她也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在她的支持下,曾家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不仅家用不愁,兄弟几个的读书费用也有了着落。 这段时期,曾巩创作了大量文章。他的文章既有对现实的思考,也有对理想的追求。 他的文风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正如后来《宋史》中所评价的那样:"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 在经商和读书的双重压力下,曾巩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他常常在商途跋涉之时构思文章,一有空就提笔写作。 生活正在逐渐好转时,一场意外打破了这份平静。在嫁给曾巩的第五年,年仅二十六岁的晁文柔离世。 曾巩写下了《秋夜》这首诗来追思亡妻:"清泪昏我眼,沉忧回我肠。诚知百无益,恩义故难忘。"这首诗流传至今,见证了这段深厚的感情。 直到三年后,曾巩才续弦娶了李氏为妻。这段时间里,他依然保持着读书和经商的节奏。 终于在宋仁宗嘉祐二年,三十八岁的曾巩考中了进士。这一年,他带领着弟弟曾牟、曾布,堂弟曾阜,以及两个妹夫王无咎、王幾一同赴考。 这六个人全部考中进士,创造了科举史上的一段佳话。这个成绩不仅证明了曾家的努力没有白费,也为整个家族带来了新的希望。 考中进士后,曾巩的仕途开始平稳发展。他先后担任过太常博士、中书舍人等职务。 在任职期间,他展现出惊人的写作效率。在元丰四年开始主持《五朝国史》的编纂工作时,他仅用了八个月就写完了十二万字。 这部史书记载了二百九十位人物的传记,内容翔实,文笔优美。平均每月要写一万五千字,这样的工作效率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不仅如此,他在担任中书舍人期间,三个月内就写出了二百三十六首制诏。这些公文不仅要表达准确,还要注意文采,难度可想而知。 这些成就让曾巩成为了北宋最高产的作家之一。他的文章不仅数量可观,质量也很高。
曾巩生平:23岁订婚,31岁结婚,36岁丧偶,38岁进士及第,39岁续弦。
往日歌谣
光禄少卿鸡拔毛的一品啊
用户10xxx07 回复 火山 01-14 08:03
他是鸭拔毛
火山 回复 01-11 11:06
那你是什么毛?
老夏
曾巩江西南丰人.。我母亲家祖。
Jacky
六人全部进士
不知是谁 回复 01-14 07:19
比全部考上清华北大难多了。。。
用户64xxx45 回复 不知是谁 01-14 11:27
科举一般三年一次,一次了不起两百人,平均一年几十人,清华北大一年几万人,根本没有可比度
悼明
光禄寺少卿是本官。
我不自强人自强
何为落地秀才
用户64xxx45 回复 01-14 11:28
落地的秀才不如鸡啊,没听过吗
人生半途
他的妻子的父亲也没做的不对,只是立场不同!他妻子也是个没大福气的
金龙旭阳
乍一看我还以为曾巩第三次参加科举中榜了。
老夏
曾巩.江西南丰人.我毋亲娘家先祖。
浪迹天涯
乍一看长得像沙溢。
四哥
济南南丰祠。是纪念曾巩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