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祥苓说旗手对样板戏是有贡献的,不管别人怎么批评样板戏,我就是喜欢《智取威虎山》,这一辈子也就一个《智取威虎山》让大家记住了我。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京剧艺术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礼,而《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扮演者童祥苓,他的命运轨迹与钱浩梁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虽然时光流转,岁月更迭,但每当他踏上舞台,那段与样板戏紧密相连的过往便如影随形,难以割舍。他并不愿意重提那些往事,因为那段历史对他来说,既是荣耀也是伤痛,是心中难以平息的波澜。 然而,观众却似乎并不在意他的顾忌。在一次演出中,童祥苓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观众已经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吼声,一再要求他唱《智取威虎山》的唱段。他愣在舞台上,心里万千感慨,悲喜交集。岁月在他心里留下了太多的顾忌和难以平息的往事,而观众这是在提忌讳的要求啊。但是,观众却不理会这些,掌声不息,非《智取威虎山》不可。他望着台下那一张张热切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他咬了咬牙,心想,只要观众理解,他就唱。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唱起了那首脍炙人口的“甘洒热血写春秋”。他的歌声一出,立刻轰动全场,把演出的气氛推到了高潮。观众如痴如醉,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吼声,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样板戏盛行的年代。 “样板戏”,这个十年运动政治的产物,从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汇演开始,就在中国当代舞台上走过了一段漫长的路程。它出现过高潮,也陷入过低谷。然而,它并没有跟随全面否定十年运动而被一概否定过去。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竟然出现了回潮的现象。1986年央视“春晚”上,刘长瑜低调演唱《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星”,就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回应。接着,八部“样板戏”以不同的形式在各种舞台上逐一露面,盛况空前。 1990年12月到1991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京剧观摩演出大会上,《芦荡火种·智斗》、《白毛女·红头绳》、《红灯记》等经典唱段复演,场场爆满,深受观众的喜爱。其中,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更是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1996年连演四场,1997年加至13场,被媒体誉为在中国芭蕾舞台上唯一可与《天鹅湖》相比的“红色经典”。 进入新世纪后,样板戏的回潮现象更加显著。2001年12月,南京举行了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打虎上山”、“痛说革命家史”等唱段再次粉墨登场,引发了观众的热烈反响。2004年,大规模的商业运作开始出现,《林海雪原》、《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底本的重新改编,依然与样板戏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在美国纽约百老汇,也演出了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使本土艺术在域外展现出一种奇特的文化景观。 回望过去,关于“京剧姓京”的争论也历历在目。1949年后,在提倡用戏曲表现“现代生活”时,“京剧姓京”成为了关键词。然而,对该口号的诠释却随政治意图、时间地点以及侧重面等的不同而不同。1970年时的《智取威虎山》剧组就曾表示:“‘京剧姓京’的原意是说明要有自己的剧种特色,但是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彭真接过我们的口号加以歪曲解释,用以反对京剧艺术革命。”他们扛着“推陈出新”的大旗,反对彭真、周扬等人的“保守”立场。然而,他们的立场也并非始终如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政治风云的变幻,他们的观点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革命现代京剧不仅善于在唱段中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表现和歌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更善于在唱词中运用这一创作方法,表现和歌颂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以《龙江颂》第四场《窑场斗争》为例,为表现江水英从小红手中接过菠箕时的激动心情而设计的唱段,结尾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江水英被后山群众坚强的抗旱意志所鼓舞而升华起来的豪情壮志:“喝令九龙东流水,快向后山展翅飞。端起龙江化春雨,洒遍灾区解旱围。” 这些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是被盼水妈支援龙江大队抗旱送水斗争的深情激发出来的。它是在“见箕箕如见亲人在盼水,九万良田旱情危。见箕箕千丝万缕情可贵,后山人抗旱的意志不可摧……”这种具体情景和亲切感受的基础上抒发出来的。因此,它格外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让人们在感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京剧艺术的魅力和感染力。 如今,虽然时代已经变迁,但样板戏作为那个特殊时代的产物,依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后人。无论是童祥苓在舞台上的悲喜交集,还是观众在剧场里的如痴如醉,都证明了样板戏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它不仅是那个时代的记忆和见证,更是京剧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着光芒。
童祥苓说旗手对样板戏是有贡献的,不管别人怎么批评样板戏,我就是喜欢《智取威虎山》
啸火谈明星娱乐
2025-01-06 18:30:21
0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