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志》中寻找躬耕地望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

派侑看文 2025-01-01 15:39:41

从《三国志》中寻找躬耕地望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南阳和襄阳关于诸葛亮躬耕地争论时空长达千年,其存在问题的关键是两地都没有文物出土,都是靠历史记载的只言片语吵的不可开交。笔者认为,弄清这个问题的突破口在于熟读《三国志》,找准躬耕地望的蛛丝马迹。 陈寿著书《三国志》时用的地名,是三国时期地名还是晋初区划地名?把这个问题研究透了,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陈寿写《三国志》时间,大约在公元274年前后,此时距诸葛亮躬耕时间已近70年,如果用70年前的区划,70年后的人就会看不懂,整不明白。因为那个时候战乱频仍,区划瞬息万变。因此,纵观《三国志》,作者所谈到的地名都是西晋初期的区划和地名。 我们先看晋太康年间(280至289年),三国归晋后的武帝分南阳郡南部的今新野、邓州、唐河、桐柏及湖北的枣阳、随州等县设立义阳郡,郡治在新野。这时,建安十三年划归襄阳郡的邓县又划给义阳郡。同时,把南阳郡西南的今西峡、淅川及湖北的十堰、老河口一带设南乡郡。也就是说,原第一大郡南阳郡此时被一分为三。南阳郡只管辖十几个县,管理范围大大缩小。故:在《三国志》中,记述三国人物的籍贯都是以此区划为准。此案例很多,“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来敏,字敬达,义阳新野人。”;“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等等。 晋初,南阳郡南边是义阳郡,南阳郡与襄阳隔义阳郡,西边是南乡郡。南阳郡八竿子打不着汉水南岸的巴掌大的隆中。 综上所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中的“南阳”,按“襄阳说”的论点,即使躬耕地不在南阳卧龙岗,起码在当时小小的南阳郡内,根本不在襄阳的号曰隆中这个地方。

0 阅读:2
派侑看文

派侑看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