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沈从文决定自杀。他把手指插进电插头,结果被长子发现,一脚踹开没死成。时隔2个月,沈从文把自己反锁在卧室,用剃刀割喉、切腕,又喝下大盏煤油。等到张中和发现他时,人已经快要不行了。 1902年,沈从文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一个小城镇里。他的童年时光就在这个偏僻的湘西小镇度过,周围环绕着青山绿水,古老的城墙和吊脚楼。 十五岁那年,少年沈从文背起行囊,参加了湘军。这一走,就此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故乡,开启了他漫长的北上求学之路。 在军队的日子里,沈从文换过很多工作。他当过传令兵,做过文书,还在船上当过水手,就这样辗转于湖南各地。 这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让年轻的沈从文看尽了世间百态。白天他要应付军营里的各种杂务,晚上就点着煤油灯自学认字读书。 1922年,二十岁的沈从文终于来到了北京。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他还是以旁听生的身份进入了北京大学,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涯。 在北京的日子并不好过,沈从文住在一间简陋的平房里。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干着各种零工,有时甚至一天只能吃一顿饭。 命运总是眷顾那些执着的人,沈从文的文学天赋很快被一些名家发现。著名作家郁达夫和徐志摩对这个来自湘西的年轻人伸出了援手。 在这些文坛前辈的帮助下,沈从文开始在《晨报副刊》和《语丝》等重要刊物上发表作品。他的文章质朴自然,充满了湘西风情,很快引起了文坛的注意。 经过几年的努力,沈从文的文学创作日益成熟。他笔下的湘西世界,既有山水之美,也有人情之真,深深打动了当时的读者。 1933年,沈从文接手主持《大公报·文艺副刊》,这份副刊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文学阵地之一。许多著名作家如冰心、林徽因、胡适、朱自清等都在这里发表作品。 这位从湘西走出来的作家,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终于在北方文坛站稳了脚跟。《大公报·文艺副刊》在他的主持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京派文化风格。 1937年,他回到国内参加抗战,很快就担任了要职,成为了文艺界的重要人物。 此时的文坛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文坛了。1948年3月,郭沫若在香港发表了《斥反动文艺》一文,这篇文章将文艺界划分为不同的颜色。 在这篇文章中,郭沫若将沈从文的作品定性为"桃红色文艺"。这个批评不仅针对沈从文的创作,更上升到了政治立场的高度。 批评的风暴很快就蔓延开来。北京大学的学生将郭沫若的文章抄写成大字报,贴在校园里。沈从文在北大的处境变得异常困难。 面对这样的局面,沈从文选择了沉默。1948年12月31日,他公开宣布永久封笔,不再从事文学创作。 但是,外界的压力并没有因此而减少。1949年初的一天,沈从文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把手指插进了电插头,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 幸运的是,他的长子及时发现了这一幕。儿子一脚踹开了父亲,阻止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但是两个月后,沈从文再次尝试自杀。这一次,他把自己反锁在卧室里,用剃刀割喉、切腕,还喝下了一大盏煤油。 等到他的妻子张兆和发现时,沈从文已经奄奄一息。经过及时救治,他才最终保住了性命。 这两次自杀事件,反映出当时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一个曾经叱咤文坛的作家,最终不得不用如此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绝望。 在经历了两次自杀未遂后,沈从文选择了一条全新的人生道路。1950年,他进入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开始了另一段人生历程。 在博物馆里,沈从文从一个最基础的讲解员做起。虽然连自己的办公室都没有,但他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服饰。 这个选择让他避开了文学创作的是非。从1950年开始,沈从文全身心投入到服饰研究中,开始了一项浩大的工程。 十多年间,他走遍全国各地,搜集了超过十万件的古代服饰样本。这些实物包括绫罗绸缎、画卷册页,甚至残旧布料都被他仔细收集整理。 1963年,一个重要的转机出现了。当时的总理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询问是否有人能写出一部中国服装史。文化部的领导立即推荐了正在默默研究的沈从文。 得到了上级的支持后,沈从文的研究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到1964年,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已经初具规模。 就在这一年,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出现了。在一次宴会上,郭沫若主动提出要为沈从文的著作作序。 这个举动带有明显的和解意味。曾经的论敌,现在却对沈从文的学术成就表示认可。 沈从文的服饰研究工作一直持续到晚年。1981年,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终于正式出版,成为这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 在文学领域,沈从文的地位也得到了国际认可。他的小说《边城》被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的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1987年和1988年,沈从文两度入选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名单。据诺奖评委透露,他在1988年非常接近获奖。 可惜的是,就在可能获得这项世界最高文学荣誉的前夕,沈从文于1988年2月离世。
1949年初,沈从文决定自杀。他把手指插进电插头,结果被长子发现,一脚踹开没死成
历史有小狼
2024-12-24 20:31:10
0
阅读:353
广莫
原来郭沫诺不单单是“铁骨铮铮”[滑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