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llycat-被爱是种刚需
观点兔子看消费
2024-12-16 16:10:23
今年9月,上海静安嘉里中心Jellycat cafe快闪店开业,359元的拿铁、289元的可颂让人为之一颤,排队顾客却好几个弯。这类“过家家式”的体验快速火遍全球.
🪀Jellycat
1999年诞生在英国,号称玩具0-100岁都能用,以毛绒玩具安全性主攻婴幼儿市场。2006年,打着“英国宝宝人手一只”口号进军中国,但一直不火。近几年,目标用户群体转为成年人。2023年拿下2亿英镑销售额,毛利率直逼65%。
🪀困境下的玩具市场
Jellycat迅速转型的大背景是全球玩具市场的停滞。过去十年,全球玩具市场增长不足20%。销售额在800亿美元徘徊近十年
🔸年轻人不生孩子是个全球性问题,年龄10岁以下儿童玩具销售占全部玩具市场近八成。美国、欧洲、中国三大地区占全球近90%玩具市场,却都是少子化重灾区。
🔸玩具市场还面临消费电子严峻挑战。2014年推出两年的三星儿童平板销量,就超过运营半个多世纪的芭比娃娃。时至今日,电子游戏规模已经是玩具市场的十几倍。目前,欧美12岁以下儿童玩具市场份额,已出现明显萎缩趋势,美国已不到60%
🪀拯救玩具市场的“Kidult”
这个群体可以简单理解为爱玩玩具的成年人。2015年,“kideolteu(키덜트)”成为流行词,用来特指向成年人销售玩具的趋势。
NPD统计,18岁以上成年人玩具消费同比增长了19%,是行业均值的7.5倍。玩具市场最大的美国,成人细分赛道占25%的市场份额,贡献了整体60%的增长。
🔸Jellycat的思路是为每一只玩偶定制人设与故事背景,2018年推出Amuseables(趣味)系列,为年轻人的焦虑、内耗等情绪提供治愈方案。
🔸泡泡玛特也是Kidult最大赢家。2016年,创始人王宁拿着“把玩具卖给成年人”去融资,一度被投资人嘲笑为“把洗发水卖给光头”。但凭借Molly稳定发挥,2020年泡泡玛特身价破千亿。
🪀“情绪价值”
就像诗人之于边关和月亮,人们总会将自己的某些情感寄托在某些具体事物上,这是玩具从儿童市场向成人市场转型的实质。
“标准化商品非标化”:玩具通过不同设计与叙事将其“人格化”,赋予非标准的属性,从而创造溢价空间,产生了新的附加值。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