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中苏冲突,毛主席召见粟裕,问到:你是一只死老虎? 在1969年的某一天,毛主席叫住了粟裕,用带着一丝玩笑的口吻对他说:“外面现在都在传言你已经成了只死老虎,到底是不是呢?这一仗,你有信心打好吗?”这番话背后的含义是什么呢? 在1969年,我国与苏联的关系正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两个社会主义大国都有超过一百万的军队部署在边境线上,战争的阴云笼罩在两国上空。一旦战争爆发,谁能够担起指挥这场战争的重任呢? 毛主席深思熟虑,他的目光落在了粟裕这位被誉为军事天才的将领身上。粟裕被誉为毛主席的学生,他的军事思想深受毛主席的影响。在粟裕的后来的战争生涯中,他深入理解并践行了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他的智慧和勇气在苏中七战七捷以及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955年大授衔时,粟裕作为开国十大将之首,军委对他的评价是“尤其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这也是毛主席在中苏冲突中想到粟裕的原因之一。苏联军队的作战特点鲜明,他们以集团军为单位进行作战。面对这样强大的敌人,我们也需要一个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人来应对。这是毛主席选择粟裕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则是粟裕的性格。粟裕是一个实事求是、敢于直言的将领。他没有过多的形式主义,只关注实际问题。在解放战争期间,中央军委决定部队渡过长江进行南下作战。然而,粟裕经过全面分析后,认为在中原地区就有与国民党进行决战的条件。因此,他顶住了中央的南下压力,坚决提出了反对意见,这就是著名的“齐辰电”。 这封电报在军事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毛主席所做的决定极少有被收回的情况,尤其是像大军过江作战这样的重大决议更是如此。然而,在收到粟裕的“齐辰电”后,毛主席改变了以前的计划,同意了粟裕的战略想法,并且让粟裕全权负责准备淮海战役。事实也证明了粟裕的决定是正确的。这种敢于直言、勇于担当的性格,是毛主席点将粟裕的第二个原因。那么,为什么毛主席会问粟裕是否是一只死老虎呢? 这源于苏联方面的言论。勃列日涅夫是一个非常傲慢的人,他对中国军事力量的态度可谓轻蔑至极。甚至当苏联军方有人提及中国历经多年战争,培养出众多军事人才,特别是粟裕的卓越战斗能力时,勃列日涅夫只是嘲笑地说,粟裕身上伤痕累累,而且已经62岁,就像一只年迈的老虎,已经没有利爪,濒临死亡。苏联的这番评论自然传到了国内,这才有了毛主席的那一问。 面对毛主席的质疑,粟裕的回答简洁而坚决:“我虽归隐山林,但爪牙依旧锋利。”听到爱将的这番回答,毛主席深感欣慰。然而,由于国际局势的突变,中苏冲突并未演变成大规模战争。正如那句老话所说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而实力始终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唯一保障。
1969年中苏冲突,毛主席召见粟裕,问到:你是一只死老虎? 在1969年的某一
乐荷谈文化历史
2024-12-16 01:13: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