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中央紧急下令重建天安门,意外发现两样“宝贝”,一件耻辱一件是镇楼之宝

乐荷谈文化历史 2024-11-24 21:42:13

1969年中央紧急下令重建天安门,意外发现两样“宝贝”,一件耻辱一件是镇楼之宝 55年前,中央下达了一份秘密指令,21个省216个部门的人员被调动,施工高峰期人数多达2700余人。 然而这项秘密工程,在112天内完成后,北京市民竟无一人察觉,在墙体内还暗藏玄机,挖出来两样宝贝,一样令人感到耻辱,一样是镇楼之宝,令人稀罕,咋回事呢? 1969年中央密令,重建摇摇欲坠的天安门 1969年,第五建筑公司的木工姚来泉,突然接到周总理的特殊任务,让他带队立即将天安门拆除重建,全程必须保密,就连家人也不能说。 这件事让建筑工人的心头,翻起惊涛骇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天安门,说拆就拆了?可真正在实地考察后,大家纷纷打消了顾虑,反而为能参与其中,而感到自豪。 天安门最初叫做承天门,于明永乐十八年建成。由于古代建筑缺乏避雷技术,承天门建成后37年,主城楼遭遇严重的雷击,几乎毁于一旦。后来工部重建,又在李自成进京时,被一把火烧的面目全非,只剩下5个门洞。 清顺治年间重修承天门,并改名为天安门,可惜到了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依然将天安门搞得一团糟。 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7.2级大地震,天安门城楼严重损坏变形,承受柱甚至裂开,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又因为天安门城楼,是领导人经常要登临的场所,事关文化传承和国家形象,因此周总理下令,要在全程保密的情况下,尽快重建天安门。 因为要还原古建筑的原貌,对于拆迁和重建都是严峻的挑战,有人提出,干脆将工程外包给国外的专家,周总理却不同意,他说:“我们不能崇洋媚外,也不能总是依赖外国人!” 意外发现几枚炮弹,是八国联军留下的,国人深感耻辱 国务院最终选定了北京建工局,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来完成此项壮举,并精心挑选了团员、党员出身的工人,组成瓦工连、木工连、彩釉连、混合连等,还让2个连的兵力入驻,协助完成修建工作。 为了不让工程泄密,工人们在天安门外,搭建了30多米高的“天棚”,在上面铺上苇席,既能遮挡内部情况,又能让工人们取暖。 每一件被拆下来的木构件,都要进行测量、绘画、拍照,进行统一编号。毛主席指示:原样不动,尺寸不变。 正在重建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工人却意外挖出来两样老物件。一样是几枚锈迹斑斑的炮弹,一样是神秘的小木盒。看到炮弹后,工人们皆是一惊,不知道这些炮弹来自哪里,是否还具有杀伤力。 姚师傅赶紧让大家停工,不允许乱碰乱动,将情况汇报给指挥部。专家来到后经过仔细辨认,发现上面写着一行字:大不列颠军械制造所。判定是八国联军进京时投掷的,现场众人看到后心中五味杂陈,这是国人的耻辱! 那么,在另一个一碰即碎的小木盒中,究竟装着什么呢?为何说它是“镇楼之宝”? 镇楼之宝金元宝,重建后被放入汉白玉替代 1970年,当毛主席再次站上天安门城楼时,群众赫然发现,身高本就不矮的伟人,为何看上去更加挺拔了呢?其实不是伟人长高了,而是天安门被“拔高”了! 1969年,中央密令重建天安门,在此过程中挖出两个老物件,一样是八国联军留下的炮弹,一样却是宝物,让周总理都格外重视,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金丝楠木的盒子,长约30厘米,考古人员轻轻一碰,木盒竟然碎成了一块块的碎渣,露出里面拳头大小的金元宝。在金元宝旁边,还有一颗拇指大小的红宝石。在元宝底下是由高粱、黄豆、玉米等组成的五彩粮,以及一些朱砂。 根据明清史籍记载,这是古人用来辟邪所用,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金元宝就位于天安门房梁的正中间,被古人誉为镇楼之宝。 在重建时,姚师傅特意在挖出宝贝的地方,放入一块汉白玉,雕刻上重建的日期,让它继续陪伴着天安门,见证着新中国的繁荣富强。 112天完工后,群众惊奇地发现:城楼上的伟人变高了 被拆下来的木料,好一些的仍然可以二次利用,但这些木材远远不够。后来在海南发现了合适的木料,在军区的支持下得以迅速运到北京。 当时有人提出,在城楼两侧的制高点,采用延安宝塔、井冈山等革命图形,遭到了周总理的反对。 周总理说:“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龙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可以继续放龙图案嘛!” 最后一道工序是挂国徽,国徽必须挂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不能有丝毫的偏差,看似简单的工作,用去了足足3个小时。 1970年,毛主席首次登上重建后的天安门,群众惊奇地发现,伟人好像更高了。这是因为原有的天安门城楼,历经风吹雨打、战争摧残,以及受到地震的影响,地基已经沉下去不少。重建后的天安门,比之前的高出了83厘米,这个数字恰好弥补了沉淀的部分,与此同时,此次翻修还用去了6公斤黄金,真正做到了保持原样。 在重建天安门的112天里,北京市民毫无察觉,也给国人带来了一个惊喜。想听更多历史秘闻,关注懂人物,我们下期再见。

0 阅读:71
乐荷谈文化历史

乐荷谈文化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