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国内的房子真的多到人均好几套了吗?显然有点夸张,住建部专家最新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人均住宅1.1套,人均建筑面积大概在35~40之间,如果这个数据真实,说明我们的房子平均下来绝对是够住了,但是就能说明市场饱和了吗,市场就没有需求了吗?非也。这就跟人均收入一样,同样数量年收入2万的群体和年收入200万的群体一平均,人均年收入101万,能说明他们都是富豪吗?所以说,现在从客观数据来看,整个市场商品房的体量是供大于求的,但是一部分是无效供应,比如说类似于鹤岗等偏远郊区的老破小,还有一部分是无效需求,比如好多人拿着买大众的钱想买宝马,这就叫无效需求,如果你宝马的价不降下来,我就按兵不动持续观望,那么长此以往总有人着急,因为无法带动消费,消费疲软经济就无法恢复,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出口都趴窝了,消费再起不来,经济就彻底瘫痪了,所以国家拼了命的出政策刺激市场,目的就是把无效需求转化成有效需求,这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程,不是出几个政策,喊几个口号,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通俗点讲,现在不光是要把宝马的价格打下来,而且还要把普通人的收入提上来,起码让他们觉得能买得起大众吧,把这个差距逐渐缩小,再通过银行给他们低息贷点款,这不人人有房住,人人开宝马的小康生活不就实现了吗,整个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不就趋于平衡了吗? 人性是喜新厌旧的,是对美好居住生活有着无限追求和向往的,所以说,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会一直存在,市场也会随着不同阶层对住房的需求做出满足他们的甚至超出他们预期的产品。而且,当房地产进入存量房市场,大面积改善类需求会逐年攀升,就拿西安来举例,最新数据统计,140平以上大面积四代宅等改善类产品的销量占到整个新房销量的43%,说明什么?说明不够住吗?不一定,说明未来人们对房子从最初的仅仅满足居住的基本要求已经上升到了对良好居住体验的追求。所以,还能说市场饱和了吗?就跟代步工具一样,上个世纪90年代初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那么现如今,早已被电动车和机动车所取代,如果处在那个年代,可能会觉得拥有一辆汽车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现在大部分人不都实现了吗?而且,市场的需求也没有因为汽车供应量的饱和而大量萎缩,只会出现短暂的疲软,但是随着新产品的问世,需求会再次被点燃,小米Su7发布会当天4分钟销量破万,24小时达到惊人的8万8千多辆就是很经典的案例。同为商品,我觉得未来大部分房子会跟机动车一样,回归到它的消费属性上并不断更新迭代,只是这个周期会更长一些,这样大家才愿意埋单并为此而投入更多来拉动上下游行业的消费。
现在我们国内的房子真的多到人均好几套了吗?显然有点夸张,住建部专家最新公布的数据
专注房产啊
2024-11-21 12:00:09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