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善以自己是钦差大臣,并且是主办洋务问题,对协办的林则徐并不放在眼里。而道光皇帝

菲菲评历史啊 2024-11-11 14:04:33

琦善以自己是钦差大臣,并且是主办洋务问题,对协办的林则徐并不放在眼里。而道光皇帝刚下达旨意,要求琦善与林则徐、邓廷桢携手合作,共同处理洋务问题。在此背景下,林则徐精心准备了一份详尽的应对英军策略,期望新任琦善能采纳他的建议。然而,琦善却认为英军攻打虎门是林则徐一手造成的为由,拒绝采取他的建议。   琦善回想起一年前,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事件中风光无限,而一年后,定海失守,英军战船甚至逼近天津,他费尽心力才将英军劝至广州谈判,没想到英军又再度开战。因此,琦善始终认为自己在替林则徐承担压力。   林则徐听闻此言,异常愤怒。他一提及英国兵船便怒不可遏。在广东与福建,有他和邓廷桢的坚守,英军不敢轻易进犯。然而,浙江海防薄弱,几乎不设防,天津作为直隶总督的驻地,在英军兵临城下时却未敢还击。如今广东水师被解散,大炮被拆除,让他防范英军却又不听劝谏,反而将杀害将士的英军指挥官视为上宾,还宰杀牛羊进献。林则徐警告道,英军如同豺狼,我们退一步,他们就会进三步。他质问琦善,难道真要等到虎门和广州失陷才肯罢休?   琦善本是直隶总督兼任钦差大臣,从未有人敢这样与他说话。如今林则徐戴罪之身,更被琦善痛斥。他声称,只有孙丹才有资格这样与他说话,即使有皇命在身,他也是主办,林则徐和邓廷桢只是协办,必须听从他的命令。   邓廷桢则心平气和地劝解琦善,称林则徐刚刚是情急之下才说出那些话,多有得罪,但他与林则徐都是为了国家社稷。说完,他便准备与林则徐离开。然而,林则徐的亲信已被琦善的翻译包鹏杀害。听说割让香港的建议也是此人提出的。在临走前,他还想再劝琦善一句。   而守卫虎门的关天培,此时正面临炮台被拆除、短时间内无法重装,水勇已经解散,缺乏有力的防御力量的问题,他十分担忧。而眼看英军方面又有了新的动向,似乎有包围虎门之势,他赶紧来向琦善报告。   尽管如此,琦善仍不相信英军真的有意开战。因为包鹏昨天给他带来了消息,说对方同意延长时间,等待皇上对割让香港的批复。因此,当关天培准备出兵时,被琦善阻止了。他认为,贸然出兵可能会让英军指挥官义律产生猜疑,从而引发更大的事端。然而,事情已经发展到如此地步,琦善却仍然采取这种态度,这也是后来鸦片战争态势发展到不可控制的主要原因。

0 阅读:3
菲菲评历史啊

菲菲评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