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鸦片战争期间,琦善做出的一个备受争议的决策,他屈从于英军的要求,下令解散了水师

菲菲评历史啊 2024-11-08 21:53:20

在鸦片战争期间,琦善做出的一个备受争议的决策,他屈从于英军的要求,下令解散了水师,拆除了林则徐从澳门购置的大炮。虽然曾遭到关天培与林则徐的极力反对,但他们的声音却未能改变琦善的决定。   林则徐深知英军的真正意图,然而,此时的他已遭革职,他的言辞变得毫无作用。琦善反而将兵祸归咎于林则徐,认为自己是在为林则徐收拾烂摊子。在这样的背景下,琦善不顾关天培与林则徐的反对,坚决执行了拆除炮台的命令。  夜幕降临,邓廷桢前来探望林则徐。同样被革职的邓廷桢,如今也只是一介平民。林则徐对邓廷桢两人都对对方深感愧疚。邓廷桢此行还带来了林则徐夫人的一封信。邓廷桢在闽浙总督任一被革职后,离开福州时曾造访过林府。他对林夫人的识大体与处变不惊深感敬佩。信中,林夫人劝慰林则徐只要无愧于心,沉住气,再次等待将来再次为国家效力的机会。   与此同时,林则徐在被革职前写的一封奏章终于送到了道光皇帝的手中。道光皇帝听闻其中含有建议,便姑且一听。然而,这一幕却让人心生寒意。林则徐若知自己熬夜精心拟写的奏折只被匆匆浏览了一句,心中定会五味杂陈。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谈判,琦善向粤海关豫坤详细询问了当时剿烟的细节,并试图寻找林则徐的过失。然而,豫坤早已收集了当时的御帖和单据,使得琦善无法对林则徐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当豫坤得知天津处理洋务的翻译是包鹏时,他透露了包鹏的背景,指出此人并不可靠。   事实上,确实是包鹏上次给道光皇帝的译文直接导致了林则徐的困境,因为林则徐在广州通缉他,他才逃到了天津。而后来通过包鹏与英方代表义律的交涉,一系列苛刻的条件被摆上了桌面。义律明确提出,广州需赔偿因收缴鸦片而损失的六百万两白银,并割让香港岛作为英方的领地。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琦善瞬间陷入了绝望的深渊。他原本以为,只要能够扳倒林则徐、邓廷桢,解散水师,拆除炮台,再向英军示好,便能平息这场风波,恢复往日的平静。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记沉重的耳光。赔款数额之巨,割地之痛,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更令他感到棘手的是,英军的态度强硬,若不满足其要求,便将继续发动战争。此时的琦善,已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境地。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场危机,寻找可能的转机,以挽回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0 阅读:342
菲菲评历史啊

菲菲评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