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曹操设五色棒与诸葛亮从严治蜀看汉末乱世。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是怎么引起的?很多历史学家认为主要原因是汉末的旱灾疫情,导致百姓生存艰难引起的,其实并不全是,也有人认为是汉末豪强大量兼并土地,这应该是一条重要原因,但其实还有深层次的原因,很容易被人忽略,其实就是汉末地主士族阶级的不法,导致老百姓无视朝廷法度,官府禁令。 可以这么说,汉末社会其实已经公德失序了。 其实黄巾起义开始并没起义,而是张角,张梁兄弟等人以教门传道形式组织了十几年,这十几年间不可能年年灾荒,但是,由于统治阶级的腐化,导致老百姓对朝廷官府不满,这个是大有可能的。而且汉末的确上至十常侍,下至县小吏,几乎都堕落了。花钱送礼可以买官,政绩不看百姓安居乐业,而看给上司送礼多少,地痞流氓恶少自然易横行不法,因为上梁不正下梁歪么!而弱势群体老百姓自然心中无寄托诉求公平正义的地方,自然就易相信一些小善,小恩小惠诱惑人的会道门之类。 势力渐大,积怨爆发了,就容易起义。 而太平道,一开始许多次群众组织对抗地方官府行为,朝廷甚至是容忍的,认为老百姓做法是对的。并没意识到老百姓可能会有推翻朝廷的想法。 实际历史上这种事很多,清末义和团朝廷也是支持的,后来就要剿灭。 等有人告发张角要造反,汉灵帝才回过神来,下令剿灭。其实黄巾起义,一直延续了二十多年。 这其间已经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了。 但是,在曹操担任洛阳县尉其间,曾在衙门设五色棒,有违禁者乱棒打死,一时间市井肃然。而诸葛亮治蜀,也曾从严刑法,而且还与法正争议过,法正认为政令易宽,但诸葛亮认为当时时势与汉高时不同,事实证明诸葛亮是正确的。 当然,曹操,诸葛亮都从严施法,显然是都看到了时局弊端。这个弊端是什么?并不是如秦末法治太严苛,而恰是法治太宽松了。当然,这个宽松只是对富贵子弟而言,对弱势群体而言,其实无所谓宽与严,纵观历史,不管什么朝代,弱势群体有几个敢违禁违令的,正是因为弱势群体不敢,强势群体又太放纵大胆,无法无天,才导致民怨沸腾,往往一有组织者,便揭杆而起。所以我们看历史记载,曹操设五色棒打死的违禁人员并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十常侍的家人,一时把城中恶少们都给吓住了,没敢违禁的,而老百姓本来就老实,一又没钱买通官府,二又那个不是家中顶梁柱,一旦违禁了家人怎么生活。 而且我们看汉末的物力财力,其实虽然是时有灾荒,但各诸侯的力量基本没太受损,袁绍与公孙瓒大战,公孙瓒兵败自焚,一把火烧掉了几十万担粮食。 而且,汉末大规模战役很多次,每次都要消耗很多粮草。可见汉末当时其实官府并不缺钱粮。 但是,在平时放纵权贵豪强子弟,不知体恤百姓,老百姓一造反,诸侯们倒打了个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老百姓造反原来只是个配角引子。 所以,曹操,诸葛亮理政都是严刑峻法。当然,针对的并不是老百姓,而是豪族子弟,这些豪族子弟服了,老百姓也就容易管理了。 所以诸葛亮治蜀,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地步。这个从乱世治理到这个地步是多么不容易啊! 但是,蜀国并不是个容易治理的地方,后世蜀中乱哄起来,许多人都治理不好,号称“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许多人治蜀都是“宽严皆误。”为什么会宽严皆误?因为宽对不该宽的宽了,对不该严的严了,对贪官污吏宽了,对老百姓反而愈加严苛,当然是宽严皆误。若是对困难老百姓宽了,对贪官污吏严了,我想不会有宽严皆误的事。 而自古会道门造反,没有成功的,因为跳不出开始的会道门教义去。
由曹操设五色棒与诸葛亮从严治蜀看汉末乱世。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是怎么引起的?很
默玄吟雷爱文学
2024-10-08 20:42:31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