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真懂宋词的人都知道,苏轼词其实只是在开创豪放词派这一条上占优势,在豪放审美观上占先机。实际苏轼词经常出律,这也不是我评的,是李清照这样评的。 李清照是金石大家,音乐高手,文学大家,对于宋词为什么是诗余,很明白,所以李清照写诗,豪纵雄健,但填词,就婉约。 苏轼诗词功夫与见识,我个人看法,虽然是上品,是因为他的学识文采,与开创豪放词派的名头,占了优势。但绝对算不上极品。 实际即便宋朝豪放词人,以及宋后诸朝文人,也不认为苏轼是天花板。 他们认为辛龙苏虎,辛弃疾词要比苏轼词高明。 而且就诗来讲,后人多把陆游,评为宋诗人第一。当然,是综合第一,但即便在苏轼活着时,黄庭坚被列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苏轼弟子宁肯跟黄庭坚学诗,也不跟苏轼学诗,只跟苏轼学填词。 如果从个人审美观,人人感觉不一,某人把苏轼捧天上第一词人也无所谓。也可能有人更喜欢婉约词, 我本人也很喜欢苏轼词,但是从文学角度看,就不能凭个人喜好感觉,从言得自由,语得自然,这个角度,我个人感觉李昱与晏殊,二人很厉害,“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如白话俗语闲聊一样,但雅气十足,韵味,意境,内蕴,气息,等都十分绵厚。而且无雕饰之痕。 但苏轼词。是化汉赋饰豪气,很多东西都有雕饰痕迹,找不到李昱,晏殊这样一句。如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每一句段转折气都很重, 滔尽千古风流人物,一下转到故垒西边上,从三国周郎赤壁,又一顿挫,转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景上,然后再感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从这一方面,苏轼不但不如李昱,晏殊等人,即便辛弃疾,毛主席,也确实比苏轼强。毛主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绝对比“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要强,而且强很多。毛主席言语自然流畅还雅俗共赏,苏轼言语相较之下就生硬了。转折气很重了。其实,中国文学是讲究转而不折的,而辛弃疾在这方面也的确比苏轼强很多,这里我不多举例子了,辛弃疾一首词,往往用了许多典故,但人觉得很自然。并不查觉,与苏轼最简单的对比,苏轼要写周瑜时,人道三国周郎赤壁,这个周郎的强插入痕迹太严重了,下面不用看都知道他要说周公瑾,他怎么不说三国曹操赤壁。 而且赤壁怀古一顿,他只怀了周郎一人。 但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仲谋一点没强插入痕迹,而且下面用了许多典故,都看不出辛弃疾硬塞强插。 辛弃疾文学功夫,填词功力真比苏轼要强很多。 苏轼如果是天花板,辛弃疾,就檩条木,绝对在苏轼这天花板之上, 毛主席文学功夫,还在辛弃疾之上。原因一条就够,辛弃疾擅用典,毛主席能造典。 但个人审美观就没法说了,很多人讲的文学艺术,谁人某词,某诗,某句多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多好,多形象,多有美感,但其实他们所谓的文学艺术并不是文学艺术,而是他个人一个审美观,他就觉得乱石穿空好,谁也比不了。也不能说这人看法不是文学,但个人审美观更重。文学艺术占比,只在修饰词汇上。并不能服众。因为这是文学最细枝末节,浅表的东西,要是人觉得月满西楼比乱石穿空好,岂不谁也不服谁,但实际,中国文学,辞饰,言语,行文,章节,乃至气理境意机象,德蕴,道情。都是很讲究的。 我敢说,就网上这许多评诗词的人,不管评谁好不好,他连我这样讲讲文理他都不懂,自然讲不明白,何况文气,境意,等。什么都不懂,讲不清楚自然就只能根据自己喜好,个人审美观,情人眼里出西施,觉得这个漂亮,那个丑,觉得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就比江山如此多娇好,可真正懂文学的人,则如同看人习武,既不看名头,也不看花架子漂不漂亮,第一,看功力,第二看实战,第三,看自然。 所谓拳打千遍,法象自然。文学也是一样,发,辞修百炼,语句自然。 苏轼,真不是天花板。甚至我个人感觉宋朝词人,前十名不一定有苏轼,有排名也要靠后。 但他的文学地位,是靠前的,因为他是豪放词派主要创始人,这个地位是数一数二的,说是天花板倒不为过。
这个真懂宋词的人都知道,苏轼词其实只是在开创豪放词派这一条上占优势,在豪放审美观
默玄吟雷爱文学
2024-09-20 20:14:28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