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姿飒爽蔡文姬

魔都上海图像 2024-10-08 12:12:43
金代,张瑀,《文姬归汉图》,绢本设色,纵29厘米,横129厘米,吉林博物馆藏。 《文姬归汉图》描绘东汉末年蔡邕之女文姬从匈奴归汉行旅在漠北大风沙中之情状。蔡琰,字文姬,东汉文学家蔡邕之女,博学多才,后为匈奴左贤王所掳,生二子,曹操统一北方后,念蔡邕旧谊,花重金将其赎回,此图所描绘的即是蔡文姬返回汉地的场景。 《文姬归汉图》整幅取势,略去背景,用飞扬的线条极有韵致地画出风沙弥漫的漠北大地上,一队迎风行进的人马。前端一汉人骑老马引路,肩扛圆月旗,躬背缩首,迎风沙而行,侧后方有一马驹紧紧相随。 稍后数步便是画卷中心人物蔡文姬,头戴貂冠,身着华丽胡装,脚蹬皮靴,骑在马上,手扶鞍桥,双目凝视前方。 文姬身后,是骑在马上护送的马夫和侍从,前面汉胡两官员并骑,左侧汉朝官员,头戴帻巾,左手持一把用毛皮镶边的团扇遮面,以避风沙。右侧胡人官员,头戴皮帽。身穿紧袖长袍,腰系佩饰,面现愁容,正在勒马,马亦踢蹄踟蹰。 其后有侍从五骑相随,有的怀抱包裹,有的身背行囊,有的手架猎鹰,有的马上驮着毡毯。画面最后,是一头戴皮帽、身潸窄袖长袍、腰携箭饩、右手架鹰、左手执缰,骑于马上的武士,正驱马追赶行进的队伍,马旁还紧跟一猎犬。 全卷共画十二人,马近十匹,分四组,疏密错落,互相呼应。横向展示了人物的各种行旅活动:执旗骑马、逆风而行、哈气取暖、缩头掩面等。 宋靖康之变后,北方沦陷,南宋偏安杭州。中原父老,常南望王师,有泪如顺;江南志士,亦有志恢复,慷慨悲歌。这一强烈的民族情绪,反映在绘画创作中,使得南宋和金朝的汉族画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文姬归汉”的母题。当时的民心所向让作者创作了《文姬归汉图》。 《文姬归汉图》金、元流传情况不明,明代入内府,后归藏梁清标,乾隆入内府,后被溥仪携出宫,流入民间,1962年为吉林省博物馆(今吉林省博物院)购藏。 张瑀,公元13世纪金代画家,画史无传。卷后左上款署:“祗应司张瑀画”。据考证,“祗应司”为金章宗泰和元年(1201)设置,系内府机构,掌给宫中诸色工作,似清朝内府之造办处。由于宋朝无此机构,由此断定张瑀为金代宫廷人物画家。

0 阅读:0
魔都上海图像

魔都上海图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