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剑法是绝对可以实战的,但中国武术器械在冷乒器时代分骑兵功夫与步兵功夫,战阵功夫与擂台校场功夫,很多并不一样。 有些功夫要穿甲衣护铠护腕护镜等,特别是骑兵,实际骑兵多长兵刃,矛槊长枪大戟等,护甲也很重要。 各朝代根据对手,与作战经验,经常发展出不同的兵刃与功夫。 比较出名的是唐朝陌刀,因为失传,所以《兵器谱》估计是古代的斩马剑。 铠甲比较出名的,是铁浮屠,明光铠,锁子琏甲等,值得一提的是戚继光的发明,纸盾与纸盔甲,很多不知道的人以为是玩笑,实际这种纸甲硬度极高,是将纸刷上浆糊,一层层的刷,再晾晒干,晒干后又涂漆,这样七八层纸后,晒干的浆糊硬度不亚于石头,而纸又可卸力,这种纸甲实际抵御利刃能力不低于薄铁裹木的木盾,而且轻便,制作成本低,甚至这种纸做的盾在渡水时,可以当一个小木筏。 实际戚继光还发明狼筅这种冷兵器。发明各种战阵。 在军事上戚继光最大成就并非抗倭,而是在其担任兵部尚书时,在长城大练兵,在他守边期间,北方的鞑靼等民族十几年不敢入侵。 但是论开疆拓土还是汉唐,汉年代久远,许多不可考,但唐朝就记载了许多事,各兵种,兵器,包括轻甲,重甲,破甲刀,剑等。 最著名的武术家,是大唐三绝之一的剑绝裴旻, 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在《赠裴旻将军》中写道“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见说云中擒黠[xiá]虏,始知天上有将军”。 唐代名臣、书法家颜真卿,在《赠裴将军》中写道“剑舞若游电,随风萦且回”、“入阵破骄虏,威名雄震雷。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称赞了裴旻高超的射箭与剑术技艺。 而历史上曹丕剑术也很高超。其他史料也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记录, 《手臂录》也记载了渔阳剑法等 渔阳老人教余剑术,且曰:“此技世已久绝,君得之,慎勿轻传于人!”余惜此技终绝,又顾念老人之语,故不著说而作诀焉: 长兵柄以木,短兵柄以臂。 长兵进退手已神,短兵进退须足利。 足如毚兔身如风,三尺坐使丈八废。 余擅梨花三十年,五十衰迟遇剑仙。 剑术三门左中右,右虎中蛇左曰龙。 手前身后现刀势,侧身左进龙门亟。 身前手后隐刀势,侧身右进虎门易。 二势用手身诱之,彼取吾身手出奇。 黠者奇正亦能识,舍身取手主反客。 吾退吾手进吾身,左翻右跃如狮踯。 虎跃不入龙,龙翻不入虎。 龙翻虎跃皆蛇门,直进当胸不可阻。 左右进退有虚实,六法相生百奇出。 彼退我乃进,彼退有奇伏。 彼进我亦进,彼进乃穷蹙。 扑身枪尖迫使发,死里得生坐铁屋。 尝以吾矛陷吾剑,矛多虚奇剑实战。 当其决命争首时,剑短矛长皆不见。 自笑学兵已白头,初识囊中一条练。 后剑诀 剑器轻清,其用大与刀异。剑诀实有所隐,恐古人之心,终致淹没,故又作《后剑诀》一绝,微申其意,愿学者省之: 剑术真传不易传,直行直用是幽玄。若唯砍斫如刀法,笑杀渔阳老剑仙。 所以,某古董名人说剑不实战纯属外行,如果讲古玩,咱肯定不如他,但讲武术,他又不是武术家,纯一文人论武,胡说八道。 这个剑诀其实讲得很明白了,长兵器功夫在手,胳膊上,短兵器在足利,就是步法上。 如果足如毚兔足如风,三尺剑能使丈八枪矛废了。 而且指出矛多虚奇,但剑实战,真正武术家争命决首时,其实是不分剑短矛长的。 作者自笑自己学习兵器五十多年到了白头发,才认识到剑术的厉害。 这里我讲一个献刀式吧,献刀式如双手平托献刀,是铁闸门常用刀法,但这里是指头顶平花云剑,动作起始如托刀献刀,就是右手持剑,举过头顶,左手捏剑诀,托着剑脊,这时左手指,剑尖都意在对手,但不一定是直指着,起式时有个上撩摇身的动作,等撩起对手兵刃,就身如指南针,头顶云剑平花抹削对方前手。 道理其实在龙虎蛇,就是右手持剑,刺左边不方便,左脚拔步时叫龙翻,右脚动叫虎跃,不一定是跳跃, 只是说左右起脚迈步与手上剑的关系。但虽走斜都是中门直进,因为兵器短,中门距离最近么,犹其对手若双手持长兵器,中门最难防。但为什么叫翻跃,因右手持剑敌若在左,肯定要翻身,如果我右手持剑,右侧应敌,一亮剑,剑在身前,就叫现刀势,如果左侧迎敌,剑在右边,就叫隐刀势,因为身体在剑前面么。 注意,献刀式与现刀势不是一回事。 许多东西其实很有道理,但现在的人,给忽略了。 但练剑有个好处,比练刀更容易健身,更容易出内劲。 因为剑脊力是中轴重心发力,始终含着劲。刀是走边劲,更容易外放,不如剑容易收劲内敛。 所以,不要管字面讲刀还是棍剑,走剑脊劲,避锋直进就是剑法。高手持刀有时也用剑鞭法。
中国的剑法是绝对可以实战的,但中国武术器械在冷乒器时代分骑兵功夫与步兵功夫,战阵
默玄吟雷爱文学
2024-09-27 09:56: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