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的时候,机票只要一两千,结果假期结束,返程机票经济舱售罄,放眼望去,只剩下一两万的公务舱。 难怪网友调侃,三亚这次是给全国游客来了个“瓮中捉鳖”,是把人骗过去宰。 还有网友问,酒店饭店坐地起价都被罚了,航司集体控价涨价,难道不是垄断?就没人管管? 一般来说,法律所指的“垄断”,是指通过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或者经营者集中等方式,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其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就包括“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这意味着航司涨价的确有垄断嫌疑。 不过“市场支配地位”有严格条件,要从市场份额、采购能力和财力技术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尤其是市场份额,有硬性标准。 目前看来,航司并不具备,因此排除垄断。 可能有人问,就算没有垄断,难道不违反《价格法》? 《价格法》第14条,的确规定,“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属于“不正当价格行为”。 但前提是要证明各个航司之间存在“串通”,有明确的“协同行为”,如果证明不了,这一点也很难认定。 我国机票实行“市场调节”的定价机制,航司有权根据天气状况、航线长短、乘客多少等因素来浮动定价。 今年去三亚的机票不贵,吸引天南海北的游客前往,走的时候却只有一个机场,供需关系短期内急剧变化,这才导致了机票价格上涨。 从市场角度看,上涨有其合理性。 但上涨不意味着暴涨,航司涨价,应当自律且有限度的,不应超出普通游客的承受上限,否则就跟黑车司机坐地起价没有区别。 从另一个角度讲,游客作为信息获取的弱势方,很难预料需求暴涨的局面。 航司则不然,他们本可以通过航线调控、运力调整、提前预警等方式,去避免价格畸形的局面出现,却选择放任和默许,很难讲,这不是一种隐形的“趁节打劫”。 市场调节和市场失灵是两码事,航司也不应一味拿“供需变化”当过度涨价的借口。 好在,国家民航局已经出手,紧急增加重点航线的运力投放,供需失衡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也希望价格监管部门能吸取教训,加强价格监测和管制,必要时实行政府指导价等定价机制,避免航司“拥机自重”,还是那句话——韭菜割到根儿上,明年就不会长了。 #三亚返程机票一张近两万 律师回应#
去的时候,机票只要一两千,结果假期结束,返程机票经济舱售罄,放眼望去,只剩下一两
周兆成律师
2024-02-18 18:56:04
0
阅读:113